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对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仅依靠教师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不仅会弱化课程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而且容易让学生失去学科兴趣。任务驱动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特点,符合新课程改革中探究式教学的要求。任务驱动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些优势使其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在课前缺少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缺少规划,课堂教学中的练习题缺少问题情境,只是单纯的数字问题。而教学设计能够合理规划和安排教学活动,是对教学内容与课堂活动进行二次组合、加工的过程,帮助教师合理设计、规划、安排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的质量不仅关系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及学习效果的优化,而且指导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本研究选取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来了解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在长时间课堂观察的基础上,依据任务驱动教学及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教学的C++教学设计框架。笔者根据所提出的教学设计框架对实验案例“C++程序的顺序执行结构及数据类型”进行了教案设计并开展行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设计后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任务驱动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小组协作能一定程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针对实验结果及宏帆中学的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依托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和学习资源;第二,重视课前教学设计,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第三,鼓励小组协作,发挥优秀学生的“小老师”作用,树立学习模范;第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学生学科意识,重视学科发展;第五,组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第六,关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适当采取激励措施,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