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β-内酰胺酶俗称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剂,又名解抗剂或金玉兰酶制剂,它是由革兰氏阳性细菌产生和分泌的,可选择性分解牛奶中残留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是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它的使用掩盖了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β-内酰胺酶分解青霉素钾的分解产物是青霉噻唑酸,青霉噻唑酸具有还原性和酸性,运用碘量法、酸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测定样品中青霉噻唑酸的含量,间接检测牛奶中的β-内酰胺酶。1.利用SDS-PAGE电泳法对β-内酰胺酶标准品和市场上的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剂进行对比研究,确定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液的成分为β-内酰胺酶。使用碘量法分别检测β-内酰胺酶标准品和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剂的酶活度。测定结果表明β-内酰胺酶标准品的酶活度为24.552万U/mL,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剂的酶活度为23.808万U/mL。利用液质联用色谱仪对青霉素钾酶解产物进行分析,质谱图中青霉素钾的特征峰m/z373不明显,未出现m/z333和m/z289峰,青霉噻唑酸特征峰m/z307.0出峰明显,表明青霉素钾在β-内酰胺酶作用下基本完全酶解,酶解后的主要产物是青霉素噻唑酸。用pH为12~14的氢氧化钠溶液把青霉素钾完全水解成青霉噻唑酸,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霉素钾及青霉噻唑酸的出峰时间,并研究青霉噻唑酸和β-内酰胺酶浓度的相关性。随着β-内酰胺酶添加量的增加,青霉素噻唑酸的峰值逐渐增大,R2为0.9331,线性关系良好,青霉噻唑酸的含量与β-内酰胺酶的含量呈正相关。2.青霉噻唑酸可与碘离子反应显蓝色,利用直接碘量法对β-内酰胺酶进行定性测定,间接碘量法对β-内酰胺酶定量测定,R2为0.9895,相关性良好,最低检出限为15U/mL;青霉噻唑酸具有酸性,利用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钾进行酶解,对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利用pH计测量牛奶pH值变化,建立pH值与β-内酰胺酶相关性曲线,R2为0.9917,相关性良好,实际最低检出限为12.3U/mL。3.青霉噻唑酸具有还原性,可以将二价铜还原为一价铜,而亚铜试剂2,2’-联喹啉与一价铜离子偶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利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络合物,在547nm处有最大吸收峰,且颜色随着β-内酰胺酶浓度的增大而加深。利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反应产物紫红色络合物,可知络合物在547nm处有最大吸收峰,且其颜色深浅与β-内酰胺酶浓度大小成正相关。最优反应条件为显色时间为15min,底物浓度50U/mL,0.05%2,2’-联喹啉添加量为2.4mL,20mmol/LCuSO4添加量为0.2mL,样液添加量为0.1mL。在最佳优化条件下建立β-内酰胺酶检测梯度,建立线性关系,R2为0.9936,相关性良好,理论最低检出限为3.44U/mL,实际最低检出限为4U/mL。做抗干扰性试验,可知具有还原性的抗坏血酸试剂不影响试验显色效果。4.在可见分光光度法试验基础上,设计β-内酰胺酶快速检测试剂盒,试剂盒由试剂、比色管和标准比色卡三部分组成。选择0~200U/mL范围内的8个样品,在最优条件反应条件下制作β-内酰胺酶标准比色卡。试剂包括A液为13%的TCA,B液为0.05%2,2’-联喹啉乙醇溶液,C液为20mmol/L的0.1mlCuSO4,检测样品时选择最优条件,即2,2’-联喹啉添加量为2.4mL,20mmol/LCuSO4添加量为0.2mL,样液添加量为0.1mL,置入比色管中,混合均匀,显色反应15min后,将试剂颜色与β-内酰胺酶标准比色卡比照,确定样品中β-内酰胺酶浓度。将试剂盒检测法与碘量法、酸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比,可知,试剂盒法具有检出限低、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