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种植农户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anhappy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其核心在于,采用少耕、免耕及深松技术代替传统意义上的翻地、旋耕,通过机械化手段,利用休耕轮作、秸秆覆盖等方式提高土壤保持能力,缓解径流、水蚀及农田扬尘等生态问题,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自吉林省全面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以来,农户受教育水平、传统耕种思想及经济因素等方面的限制,对技术认知程度较低,采纳意愿较弱,技术普及度不及其他省份。这使得推广工作面临多重阻碍,推广进程略显缓慢。农户是农业技术实施主体,任何农业技术最后的采用程度均取决于农户对该项技术的认知及采纳行为。本文从农户视角出发,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理论依据,利用结构方程(SEM)模型进行统计数据研究,从心理层面剖析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种植农户对以免耕播种、秸秆还田为核心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及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基于农户视角的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关键技术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量化各指标在农技推广过程中的贡献度。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基础,共提出6个假设,设计23个问题,对227户玉米种植农户进行走访调研,最终得出影响农户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采纳行为意向的因素按其贡献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及预期收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基于农户视角的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该体系为目标层,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准则层,共分设17个指标,得出对目标层影响排名前五的指标依次为预防草病虫害效果、作物长势、农民人均收入、保苗率及机械化程度。由此归纳得出:相比于隐性不可见的技术优势而言,农户更青睐于显性可见的技术优势;相较于技术稳定性优势而言,农户更加关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薄弱环节。作者综合了许多学者的实证及理论研究,结合实际调研,从农户视角出发有针对地提出了符合吉林省实际情况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建议,填补了全省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方面的软科学研究空白,为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工作提出新方向、新思路,力求推广工作的全面立体实施,对未来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用功能文体学构建出文学作品风格翻译的一个模式和方法,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证明此模式应用于风格翻译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理论上,功能文体学的文体观非常全面(风格是前景
今年5月6日至5月31日我们对京、沪、穗三地汽车市场的销售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与4月20日至5月5日(以下简称前一报告期)相比,汽车市场的整体销售情况表现出一些差异。具体说,
提出FM-EDCSK复合混沌数字调制方式并进行系统分析,给出了系统误码率的表达式和系统误码率最小条件下1bit参考信号后连续传输信息比特(Mbit)的最佳值。系统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同时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分析了辽宁省玉米生产现状,阐述发展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必要性及机械化生产的限制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辽宁省玉米生产实际状况,为机械化生产提出参考性建议。
美国的《航空和航天力量杂志》季刊2016年冬季号发表了一位美国空军退役上校撰写的一篇有关美国空军第五代战斗机飞行员人员配备状况的文章。文章说,最新一代的战斗机为美国
为利用有限的信息为最小误差重构间断信号,将全相位处理的思想与传统傅氏逼近相结合,利用对信号离散采样后得到的DFT系数,并充分利用高次谐波信息,形成了全相位傅氏重构法。理论和实验表明:用全相位傅氏法对间断信号进行重构的波形,相比于传统的连续傅氏积分逼近和离散傅氏重构的波形,具有更小的误差。
鬼子的诸多作品都在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境遇,特别是经济状况对人的影响。在《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鬼子强烈地表达了贫穷的可怕力量:不但摧毁了一个完整的家庭,更阻断了家庭成
《夷坚志》一书系宋代的志怪小说集,作者洪迈,字景卢,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撰有《容斋随笔》等书。他说:“《夷坚》诸志,皆得之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