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我国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大多数学生在长达十二年的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未能较好地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形成运动专长等问题,我国长江学者季浏教授构建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旨在为有效的培育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一种符合中国国情且便于操作的课程模式。那么,如何将该模式理念和要求落实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呢?其关键在于将理念和要求转化为教学行为,因为课堂教学行为是将教育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的媒介和途径。因此,对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是什么,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实施现状如何,通过什么样的工具对其进行评析等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还有助于促进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首先在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基础上,依据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理念和要求,构建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开发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其次,对该模式下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总结课堂教学基本特征、建立教学行为各指标、教学过程信息量参考范围以及分析影响教学行为的因素,以期为该模式下课堂教学提供借鉴与指导;最后,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较为科学的、可操性的优化该模式下体育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构建了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指标体系,制定了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与评价的一般标准(1)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指标体系包含:体育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互动行为3个一级指标;主教行为、助教行为、管理行为、认知学习行为、身体练习学习行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行为7个二级指标以及23个三级指标。(2)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与评价的一般标准包括:在总体上,互动行为权重>学生行为权重>教师行为权重;在教师行为中,助教行为权重>主教行为权重=管理行为权重;在学生行为中,身体练习学习行为权重>认知学习行为权重;在互动行为中,生生互动行为权重>师生互动行为权重等。2.开发了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该系统由编码系统、观察和记录编码的标准、记录和分析行为方法三个部分构成,且该系统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编码系统由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互动行为3个维度构成。出于观察的需要,遵循理论的逻辑,将每个维度分解成4个观察点,分别编码为1-12。(2)分析系统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记录方式。在定量记录方面,采用时间抽样方法,每间隔10秒钟采集一个行为样本,依据行为类别进行编码和记录。在定性记录方面,选择了技术记录和叙述体系相结合的方式。(3)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聚类分析、信息熵分析、冗余度分析、比率分析、逐语记录分析和时序分析6种,每种分析方法有其不同的课堂分析目的。(4)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三位观察者编码数据之间存在积极相关、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评分者间与评分者内(ICC)反映出良好的可靠性,说明系统具有良好的信度;教师行为与互动行为可以同时预测学生行为,且互动行为在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说明系统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度。3.基于行为实证数据,总结了课堂教学的特征,建立了教学行为各指标、信息熵和冗余度参考范围,分析了影响教学行为的因素(1)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文本特征:突出“学生中心”的设计理念,但存在学习目标描述不准确、教学内容分析以当前内容为主、教学评价以强化练习为主等问题;课堂教学设计理论结构要素在不同学段和教师性别之间具有一致性。体育课堂教学视频特征:课堂教学形态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练习型”占主导;课堂结构由封闭转向开放,但课堂提问水平较低,信息素养不足;教师话语分为五种类型,课堂氛围以正向为主。(2)建立了不同学段封闭性提问-可预期回应-一般性反馈指标频次和时间参考范围、不同项目展示与比赛指标频次和时间参考范围、其它教学行为指标频次和时间参考范围,以及信息熵和冗余度的参考范围。(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影响该模式下教学行为的因素,熟手教师水平最高;教师学历越高该模式下教学行为的水平越高。4.提出了体育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包括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三个方面(1)依据“政策杠杆”理论,提出了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宏观层面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命令、诱导、能力建构和舆论动员四个方面。(2)从课程模式理念向教学行为有效转化的角度,借助经济发展要素理论,提出了体育课堂教学行为中观层面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技术路径和支撑条件路径两个方面。(3)基于行为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微观层面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指导行为、评价行为、信息技术运用行为和问答行为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