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制度为主线,从制度创新的视角研究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系统阐述了制度创新与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
1.系统考察了国内外科技园区的发展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参照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研究国家竞争力时提出的国家发展阶段理论,依据周元等建立的我国科技园区阶段发展理论框架及其分析模型,提出了对我国科技园区发展形态的现实判断,即:
我国大多数国家科技园区已跨越要素集聚状态;主流国家科技园区仍处于产业主导状态;少数国家科技园区初步跨入创新突破状态;尚无国家科技园区进入财富凝集状态。
2.系统分析我国科技园区存在的制度困境,并运用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进行解析,进而分析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认为我国科技园区外部宏观制度环境存在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市场制度发育不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资源的产生与供给制度不完善。
科技园区面临的微观制度困境包括:(1)制度缺失问题。包括公共管理制度缺失;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激励制度缺失;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缺失;信用评价制度缺失等。(2)制度供给不足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权限授权不够,落实不到位;产权制度,特别是知识制度供给不足;对科技人员激励制度供给不足等。(3)制度绩效衰减问题。制度是有生命周期的,每一种制度均有一个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过程,由此决定任何一种制度的效率都是相对的。制度的生命在于它的效率,制度绩效本质上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范畴。一般地说,任何内含绩效的制度,起初是生机勃勃的,但是,制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将随着其生存时间的递增而出现效率递减或边际报酬递减,此时制度的生命也将走向衰亡。笔者根据多年在科技园区工作的体会以及对20多个科技园区的实地考察,认为全国大多数科技园区管理制度已处于绩效衰减阶段。表现在:“小政府,大服务”的机构设立原则面临挑战;灵活高效的运转机制正在钝化;管理模式由比较开放、超前变为封闭、保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由开拓进取变为动力不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观念老化、知识老化、队伍老化的问题比较突出;科技园区系统内外的观念文化冲突日益严重,不断“污染”科技园区清新的治理环境等。
因此,中国科技园区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看其管理制度能否实现再创新。
3.提出科技园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
在分析我国科技园区面临的制度困境的基础上,依据新公共管理、新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提出保持我国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主要是:(1)在公共管理方面,要重塑公共管理与服务的价值取向,构筑新型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基础;以数字化园区建设开启科技园区公共服务的新时代等。(2)在产业制度设计方面,要坚持产业制度创新的市场化取向;要实现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即建立“政”、“产”、“学”、“研”、“金”、“介”发展联盟;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体系等。(3)在科技制度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作用,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机制;提供宽松的资本环境,进一步推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处理好培育中小企业,发展民营企业,支持重点企业的关系;改革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发挥各级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的创造性等。(4)在投融资制度创新方面,要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改变政府风险投资形式,加强监管;培育完善咨询服务等中介市场与投资人才;健全、完善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等。在结束语里,提出科技园区要以和谐的发展理念,努力创造中国公共治理的典范区域,最终把我国科技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生态型科技新城区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