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用氛水(HTO)处理离体培养的神经细胞,观察其迁移距离改变及细胞迁移相关因子如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含量、微管蛋白β-tubulin和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氛R射线照射对神经元细胞迁移的影响。 方法:(1)神经细胞原代培养体外分离神经细胞,用DMEM/F12培基(含10%胎牛血清、2%B27, 20μg/mLbFGF与20 μ g/mLEGF),于37℃, 5%CO2及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2)阿糖胞普处理接种第3天加入终浓度为5 u mol/L Ara-c作用48h,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提高神经元细胞纯度; (3) HTO β射线照射以0、3.7 × 10s, 3.7×104, 3.7×105与3.7×106Bq/ml的HTO处理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 (4)细胞迁移距离测定于照射24h后用Leica AF 6000活细胞工作站测神经细胞迁移的距离,连续监测8小时,并用LAS-AF-Lite 2.3.0软件分析; (5)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细胞内微管和NCAM蛋白表达情况。 (6)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神经细胞内微管和NCAM蛋白表达情况。 (7)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内BDNF基因mRNA表达。以Bandscan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将各样品条带灰度值除以GAPDH的灰度值,得到一相对强度(relativeintensity, RI),比较受照各组R工值以分析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 (8)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测定0.25%胰酶消化,将神经元细胞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用Fluo-3-AM荧光探针负载、流式细胞仪测定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随机测定单个神经元的荧光强度值,取神经元荧光强度值的平均值为各组测定值。结果以专用的分析软件WinMDI2. 9分析处理,荧光强度的大小来可反映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 (9)统计学分析所测数据用(x)±s表示,采用SPSS(13.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用多元直线回归分析数据变量间依存关系。 结果:(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神经元细胞体饱满,立体感强,折光性好且光晕明显,细胞之间建立突起联系,胞体及突起表面平滑。受照细胞折光性差,胞体欠饱满,细胞皱缩,突起消失,变圆,粘附力下降。 (2)迁移距离测定结果显示,受0-3.7×106 Bq/mL氚水照射24h,神经细胞的迁移距离呈剂量依赖性减小,受照细胞迁移距离均明显小于对照(p<0.05)。 (3)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氚水照射剂量的增大,β-tubulin和NCAM表达逐渐减弱(P<0.05)。 (4)RT-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HTO照射24h后,BDNF基因mRNA表达量随着HTO浓度增大而减少。 (5)细胞流式检测结果表明,随氚水照射剂量的增大,细胞内荧光逐步增强,且荧光强度的增加与照射剂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各受照组与对照(25.59±8.9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氚水照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增多。 结论:氚β射线照射神经元细胞,可使其β-tubulin、NCAM和BDNF等相关分子表达量减少及钙离子内流,激活一系列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神经元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