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me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矽肺患者、观察对象、矽尘接触工人及对照人群诱导痰中细胞因子的变化研究,确定矽肺早期炎症反应过程中灵敏的生物标志物,并建立矽肺早期诊断的判别函数,为矽肺的早期预防和生物监测提供可靠依据。【研究方法】1.矽肺早期细胞因子与接尘量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自山东省某金矿选取汉族男性接尘工人80名,按照其累积粉尘接触量分为四组(0-20、20-40、40-60、60-),每组20名为暴露组,选择40名无粉尘接触史的健康体力劳动工人为对照组,应用痰液诱导技术取得研究对象的痰液样本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炎性因子TNF-α、TGF-β、IL-16、PDGF、MMP-2、MMP-9、MIP-1、MCP-1的含量,研究矽肺早期炎性反应阶段诱导痰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接尘量之间的关系。2.矽肺不同发展阶段细胞因子的变化研究选取该金矿的矽肺观察对象、壹期矽肺患者、贰期矽肺患者、对照组各40名,应用痰液诱导技术取得研究对象的痰液样本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炎性因子(TNF-α、TGF-β、IL-16、PDGF、MMP-2、MMP-9、MIP-1、MCP-1)的含量,研究矽肺不同发展阶段细胞因子的变化,并通过判别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建立判别函数式。【研究结果】1.研究对象不同CTE分组与诱导痰中的细胞因子TNF-α、IL-16、PDGF、MCP-1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细胞因子TGF-β、MMP-2、MMP-9、MIP-1含量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接尘量的不同,细胞因子TNF-α、IL-16、PDGF、MCP-1含量也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存在正相关性,具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PDGF含量与接尘量之间存在强的正相关性(r=0.853,P<0.05),剂量反应关系明显。2.对矽肺不同发展阶段各种炎性因子的变化规律的研究中各组年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16.43,P<0.05),壹期患者和贰期患者的平均年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观察对象组,以“年龄”作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比较矽肺不同发展阶段各炎性因子(TNF-α、TGF-β、IL-16、PDGF、MMP-2、MMP-9、MIP-1、MCP-1)含量之间有没有差异,结果显示矽肺不同发展阶段诱导痰中TNF-α、TGF-β、PDGF、MMP-2、MMP-9、MCP-1的含量不同,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将矽肺不同发展阶段诱导痰中的细胞因子含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判别因子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各单因子的判别符合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子联合判别的判别符合率明显高于单因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提高效率,保证判别符合率,选择由TGF-β、PDGF、MCP-1三个指标建立的判别函数为最优方案。【研究结论】1.矽肺相关细胞因子PDGF的含量变化与接尘量密切相关,对于矽肺的早期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通过控制接尘量的方式对矽肺进行预防。2. TNF-α、TGF-β、PDGF、MMP-2、MMP-9、MCP-1可以作为矽肺早期诊断的敏感生物标志物,对矽肺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多指标联合诊断的判别效果明显高于单指标,提示在矽肺早期的诊断中多指标联合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胰腺癌是消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由于本病起病隐袭,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又因胰腺在解剖上与胆管、胆囊和胃等脏器毗邻,胰腺癌易与这些器官
目的:探讨无锡市滨湖区门诊和住院病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感染情况,了解该地区常见上消化道疾病H.pylori感染流行情况,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012例有上
目的:应用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技术,构建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差异基因表达谱,并通过目标基因鉴定,对目标基因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方法:筛选符合冠心病、血瘀证、健康人入选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1 病例资料[例1] 先证者,女,6岁.患儿从3岁始,2次突发全身肌无力,难于行走,外院按“周期性瘫痪“予补钾等治疗,体力很快恢复.此次发作前1天饮用多量碳酸饮料后出现全身肌无力
稀土元素由于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如今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包括工业、农业以及医药行业。然而,由于生物具有元素富集作用,稀土元素作为生物体非必需元素就不可避免的进入环境
猫抓病(CSD)于1950年由Debre首次描述[1],目前对其诊断及治疗已比较成熟,但因其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我院1994~2001年共收治CSD 11例,其中7例误诊,误诊率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