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中所蕴涵的科学伦理思想是这一学派的思想家们以其独特的视角,从各个层面对科学技术在其运用和对社会各个领域影响及渗透中所产生的负效应的反思和批判的思想结晶。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以及知识经济的异军突起,科学伦理学的问题日益凸现。1973年在保加利亚问世的国际性文集《科学的伦理学问题》的编者,在前言中这样写道:"有理由确信,创立关于科学中道德因素的科学认识体系(即科学伦理学)的社会条件和认识条件已成熟。""忽略和低估科学的伦理学问题,已经再也不可能了"。因而深入地探讨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中的科学伦理思想,不仅对科学伦理学的研究有理论意义,而且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成果的合理应用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上的启迪作用。 本文主要从科学伦理学的视角,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中的科学伦理观的思想来源、内涵与历史演进及伦理价值作一系统的探索。全文共有七个部分:前言和六章组成。 第一章法兰克福学派科学伦理思想演进导引。当代科学的发展、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出现和数字化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科学伦理问题日益凸现。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中蕴涵了十分丰富的科学伦理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中的科学伦理思想的演进历程,也正是科学伦理学逐渐由萌发到生成的过程。因而,有必要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科学伦理思想及其演进。该学派科学伦理思想在其演进的历程中,一是把哲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结合起来,对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并生成了其科学伦理思想;二是把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归结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强调理性的批判性;三是强调要彻底否定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把否定的辩证法作为其方法论;同时把实证主义视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辩护士,并加以系统地批判;四是以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代替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第二章法兰克福学派科学伦理思想生成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来源。就其科学伦理思想生成的历史背景而言,一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二是二战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三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关于其科学伦理思想生成的思想来源,一是黑格尔的理性伦理观;二是青年马克思思辨的人本主义的科学伦理观。而马克思后来生成的科学伦理思想与法兰克福学派科学伦理思想之所以存在着异质性,就在于马克思在思想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并实现了科学伦理观的变革,其中一是与马克思思想发生的第二次重大转变相关;二是由于经济学的进一步研究促使青年马克思科学伦理观的人本主义哲学逻辑解构;三是由于马克思在认识论上发生了质变,最终导致了其科学伦理思想的变革。 第三章法兰克福学派科学伦理思想生成的直接理论基础,一是马克斯·韦伯关于经济行为合理性的伦理思想;二是青年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伦理思想和批判的科学伦理观。由于马克斯·韦伯关于经济行为合理性的伦理思想中蕴涵了对资本主义的(合)理性与统治之间的关系的界定,因而韦伯的这一思想深深地渗入到卢卡奇伦理思想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之中。青年卢卡奇伦理思想则对法兰克福学派科学伦理思想生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直接影响。一方面青年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思维向度和运作话语成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科学伦理观的方法论;另一方面法兰克福学派所理解的马克思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经过青年卢卡奇"加工"或"滤过"了的。还有,青年卢卡奇批判的科学伦理观直接为法兰克福学派所继承并生成该学派科学伦理思想的三大理论建构。 第四章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科学社会伦理观。法兰克福学派科学社会伦理观的批判指向是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在社会运作中所产生的负效应,即指认了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异化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如何形成了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思想。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科学社会伦理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对作为政治统治的科学技术的伦理批判和作为意识形态科学技术的伦理批判。前者阐释并批判了科学技术与政治统治的关系、科学技术与需求的关系、科学技术与技术理性的关系;后者则评述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科学技术进步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等方面的关系。但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科学社会伦理观与马克思的科学伦理思想在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及其功能的判定、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等方面的评价都存在着异质性。 第五章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自然伦理观。首先,该学派进一步深入探讨并发展了卢卡奇关于自然的社会本质的思想,一是揭示了自然概念的社会一历史本质,为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确立了理论前提;二是自然的社会中介和社会的自然中介是人与自然关系互动的伦理机制。其次,汲取了当代生态伦理学的思想,揭示"控制自然"观念的内在悖论的历史演进,探索超越控制自然的观念的内在悖论途径的过程中,论述了"控制自然"观念的内在悖论与伦理内涵及历史生成;指认了培根在克服控制自然观念内在悖论中的贡献;探索了科学的合理性与控制的伦理本性之间的关系;提出超越控制自然的内在悖论须对其进行伦理的转换。该学派的自然伦理观经过施密特的探索,纠正了过去夸大了马克思自然伦理观的社会历史性的一面,而否定了其强调客观实在性的一面,但与马克思在社会实践或生产劳动基础上,历史地再现了人与自然或自然与社会、自然史与社会史、自然伦理观与历史观的辨证统一方面还存在着异质性;在关于超越自然控制内在悖论的探索中,未认识到其最终根据并不是在于是否确立了批判理性的权威或给予控制自然的观念以一种重新解释,而是在于制约和决定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发展的更高的历史规律。 第六章法兰克福学派科学伦理思想演进的理论逻辑与伦理价值。首先,就该学派科学伦理思想演进的理论逻辑与特征而言,呈现出三次批判的理论高峰、三次批判理论指向的转折和三大科学伦理理论的建构;同时也存在三大理论局限。其次,再就该学派科学伦理思想的本质而言,具有一定的批判性、理论上的综合性与调和性,同时也具有浪漫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基调。再者,法兰克福学派科学伦理思想的伦理价值主要显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协调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的伦理价值: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方面,确认了自然的社会-历史性,这是对当代人与自然关系发生的质的变化的理论概括,有助于认识人和自然关系的伦理本质;关于控制自然的内在悖论历史生成与超越的途径的探索,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控制自然观念的后果,而且能激发人们产生超越控制自然观念的紧迫感、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反思科学与社会伦理关系的伦理价值:形成了从对工具理性、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单向度思维、启蒙运动、科学与政治统治、科学与意识形态等科学与社会伦理关系的一系列的批判与反思的独具特色的、具有一定震撼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唤起了人们尤其是科学活动主体对发展科学的道德责任感与良心,对抑制科学运用的负效应,促进科学向着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因而,在推进人-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该论文的创新之处: 一是首次从伦理学的视角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透视、分析和阐释法兰克福学派科学伦理思想的来源与演进,揭示其演进的理论逻辑与历史进程及其伦理价值。 二是进行了若干具有开创性的探索性研究:对马克思三部手稿(《1844年手稿》、《1857~1858年手稿》和《1861~1863年手稿》)中的科学伦理思想的研究、卢卡奇物化伦理思想研究、马尔库塞的科学伦理观研究、哈贝马斯科学伦理思想研究、施密特自然概念的伦理研究、莱斯"自然控制"的科学伦理思想研究、韦伯经济合理性的伦理思想研究等等。 三是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揭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科学伦理思想与马克思科学伦理思想的本质区别。由于笔者首次从伦理学的视角透视、分析和阐释法兰克福学派科学伦理思想演进,缺乏直接可借鉴的资料,因而在理论上和在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探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