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国家为了推进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都纷纷成立以国家为主导的课程开发中心,采取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与推广模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课程开发策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为此,西方发达国家发起了一场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开发,进而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政府将一部分课程开发权下放给学校,突出地‘方、学校在课程决策中的地位,同时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开发过程。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制定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用来保障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基于这样的管理模式,学校课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不少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课程开发意识滞后,教师未能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制定,他们只注重学科教学,对校本课程存在着抵触现象。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缺少整体规划,随意开发的行为增加,校本课程杂乱无章,没有起到有效的管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组织的普遍缺失。因而,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基于共同体的视角,围绕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组织,规范校本课程开发行为为目的,提出了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论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的构建,首先通过查阅书籍、文献等资料对研究的相关背景进行了理论分析,详细地论述了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的概念、理论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的实质,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必须具备主体多元、相互体认、权力共享、和而不同等特征,并指出结成一个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的标志是:成员的共同愿景、组织机构的开放、新型的合作文化;再次,论述了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的应然主体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课程专家等,并指出这些课程相关人员参与到共同体须具备校本课程目标的研制力、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力、校本课程开发合作能力、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力等四个方面的实然条件;最后,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选取了样本县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采取了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获取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笔者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了当前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的阻抗。问卷主要从相关人员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学校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制度,家长、社区人员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一是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人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他们往往认为那是校长自己的责任,与己无关,自己只需执行上级的决定;二是许多校长和教师,在制定本校的课程方案时,一味的模仿其他学校的特色,复制别人的经验,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技能上的缺失;三是学校缺少制定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制度,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四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习惯于紧闭自己大门,不愿意同外界产生联系,很少同外界进行信息交流。通过调查总结,学校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学校要加强舆论宣传,树立共同开发校本课程的理念。校长需转变传统的课程领导观,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是整个团队的共同开发,校长要创设环境,引导相关人员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其次,开展校本课程培训,增强共同体成员的技能。学校通过校本培训,提高相关人员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消除主体在技能上的障碍,进而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正常运作。再次,改革学校制度,建立参与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学校要建立一种参与式校本课程开发制度,能够让相关人员顺利的参与到共同体中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增强自己的责任感。最后,要营造文化载体,培育民主开放的学校文化。学校要培育出一种开放的学校文化氛围,使得共同体成员能够善于发现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