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流通当中的货币数量变动来说明和解释市场当中的商品的价格变化的货币理论叫做货币数量论,即货币的数量决定一般物价水平,货币数量越多,物价水平就越高。因此,当货币的供给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甚至是恶性通货膨胀。该理论是西方经济学货币需求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西方学者对其的研究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我国对该理论的研究时间则不是很长。之所以重视从而去研究这一问题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从整体上来看,因为在商品经济极端发达的今天,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的存在和不断发展演进俨然已经成为上到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下到各类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运营和管理调配,小到单个行为人的个人买卖和交易的重要决定和影响因素,因此研究货币的现实供应问题将会对以上的三个主体——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决策和生存都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二是从具体问题上来看,因为“超额”货币供应现象是基于货币需求函数稳定这一假设而得出的,其结论反过来又成为了对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致命打击,而货币需求函数则是经济理论中非常经典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好这一问题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发展和经济转轨都有着深刻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介绍选题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和本文创新之处;第二章是货币数量论综述及比较分析。在其中具体阐述了早期货币数量论、传统货币数量论、现代货币数量论以及中国货币数量论的主要内容,关键是进行了一些比较分析;第三章是“中国之谜”:基于广义货币数量论模型的分析。对于“中国之谜”的提出、关于“中国之谜”的现有理论综述及其缺陷分析和基于广义货币数量论模型的分析等都做了说明,引出第四章;第四章是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估计我国的年度货币需求函数,提出了完整的基于中国现实情况的货币需求函数,并对其进行计量检验和提出政策建议;第五章是完整的货币数量论,主要是总结前文理论和实证部分的结论,再进一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