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转型使人类社会的存在从一种类型到另一种类型的改变的存在,这意味着改变社会系统的内部结构,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生产方法、心理结构和价值观念所有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就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在社会转型和变革时期,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影响而受到极大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行为在以上的变化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一巨大的变化过程中,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道德现象时有发生,道德底线失守问题也屡见不鲜,使得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发生扭曲,随之产生的消极效应使道德问题备受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但丰富的物质文明却没有相应的精神文明伴随其发展,事实上,我们的精神文明、社会道德水平是相对滞后的,并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加快步伐解决道德领域中出现的问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本文总分为五个章节,第一部分为文章的导论部分,综合的阐述了文章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通过对道德底线相关概念的界定和梳理,分析总结了道德底线失守的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来明确作为人、成为人应当具备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从道德的不同层次对个体行为有了具体的划分标准:宏观层次中的标准为遵守法律,中观层次中的标准为遵守职业道德,微观层次中的标准为履行对生命、家庭、社会最基本的道德义务。第三部分从现实角度出发,从四个不同领域分析了道德底线失守的表现:政治领域中表现为以权谋私、经济领域中表现为不当逐利、文化领域中表现为弄虚作假、社会生活领域中表现为漠视最基本的道德义务。第四部分系统的分析了道德底线失守的原因。转型期,社会结构的变化引起家庭结构模式的改变、流动人口的不安定、城市陌生环境的恐慌;信仰价值的缺失引起传统价值观、共产主义价值观断裂、信仰与传统信仰的缺失;政府与企业、生产者与消费者、政府与百姓之间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交往规范不完善;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冲击都会引发道德底线失守问题。第五部分为解决道德底线失守问题提出了思考。认为,解决道德底线失守问题最重要的是加强道德法制建设,通过法制建设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继承和借鉴优秀的道德观念,在继承和借鉴中寻求发展;进行信仰教育提升人格精神,为道德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继续深化改革,从制度上遏制道德底线的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