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产权的企业家激励机制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ran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励理论(企业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前沿。激励理论一般建立在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内,它研究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由于面临着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问题,委托人如何监督和激励代理人,以使其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如何有效激励经理人是现代两权分离型公司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现代产权理论强调产权的激励作用,从而推导出产权制度的重要性。由于没有区分现有产权和未来产权,现代产权理论没有能够揭示出激励的本质。本文试图在不完全信息的基础上,忽略委托人和代理人的风险偏好,从虚拟产权的视角探讨企业家激励问题。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为导论,第一部分回顾了关于企业和激励理论的相关文献,限于篇幅和本文主旨,仅回顾了主流的企业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了国有企业的存在的问题,回顾了理论界和企业界提出的对策,并指出了它们的缺陷所在。第三部分建立了一个模型,从虚拟产权的视角来研究企业家激励问题。不同于产权学派现有的观点,文章认为对企业家起激励作用的并非产权本身,而是通过产权带来得剩余索取权。本文认为提供激励的因素并不是拥有什么,而是期待拥有什么。文章首次提出“虚拟产权”这一概念,并通过一个正式模型比较分析了“虚拟产权”和真实产权在激励作用中的主要区别,结论为在预期最大获利大于预期最大亏损时,真实产权的激励作用不如“虚拟产权”;而在预期最大亏损大于预期最大获利时,“虚拟产权”相对于真实产权激励不足。用“虚拟产权”替代真实产权,通过对虚拟产权模型的适当修正,可以使虚拟产权产生与真实产权相似的激励作用。 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们对经理人激励和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建议:给予国有企业经理人“虚拟产权”,代替原来的MBO。这样既可以起到阻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作用,又可以起到激励经理人的作用。考虑到“虚拟产权”在激励方面的缺陷,建议在企业经营失败时,由经理人承担对应于“虚拟产权”的损失,或者将对应于“虚拟产权”的损失变成经理人的负债。文章的目的是为企业家激励和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为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看到我国外贸快速增长的同时,还应看到我国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外贸出口“高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