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的制备及其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berg4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出粒径范围在1 nm~100 nm的纳米银颗粒,进行了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鉴定,安全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和药效学试验。1纳米银的制备采用化学还原法,通过控制反应物和表面保护剂的用量,进行不同的工艺对比分析,筛选出最佳生产工艺,配制0.1mol/L的硝酸银溶液20mL,滴入适量28%的浓氨水搅拌至澄明,不断搅拌并稍加热,向溶液中加入0.35g的PVP(Polyvinylpyrrolidone,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使其溶解,在冰浴状态下缓慢滴加20mL 30%的H2O2于Ag(NH32+溶液中,剧烈搅拌至无气体放出,得含纳米银的悬浊液。离心分离并冷冻干燥制得纳米银粉。纳米银粒子的最大紫外吸收为410 nm。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均小于50 nm,无可见聚集现象。2纳米银的稳定性试验纳米银经30 d,60 d,90 d的常温常压放置后分散性良好,无团聚现象,粒径仍然保持在20~30 nm之间。-4℃避光保存12个月未见变色,无团聚现象。3纳米银的安全性试验序贯法测定LD50大于5 000 mg/kg。给予5日龄雏鸡灌胃纳米银混悬液,24 h最大耐受量30g/kg,相当于临床剂量的3 000倍。给药后7d内雏鸡情况良好,皮毛光泽,饮食正常,7 d内给药组雏鸡无一例死亡。处死剖检观察给药组20只雏鸡的心、肝、脾、肺、肾等脏器,未观察到异常变化。黏膜刺激性试验结果未出现眼结膜充血、水肿、畏光和流泪等反应。4纳米银的药效学试验以纳米银为实验组,盐酸土霉素,环丙沙星,甲砜霉素为对照组,采用试管法测定试验组与对照组的MIC、MBC。体外抑菌试验表明纳米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MIC、MBC与环丙沙星相当,对链球菌的MIC、MBC则分别为0.50和1mg/mL,高于环丙沙星和甲砜霉素,低于盐酸土霉素。结果显示,纳米银对这3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5纳米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观察以纳米银为实验组,盐酸土霉素,环丙沙星,甲砜霉素为阳性对照组,对患牛进行诊治,治愈率为91.67﹪,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具有较好疗效。综上所述,纳米银颗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安全无毒,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3种病原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均有良好的杀菌作用,能够有效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
其他文献
脉冲功率技术不仅在国防军事和科技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工业应用、生物医学和环境保护等民用领域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应用潜力。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台比较适合于商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进行交流以及娱乐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长期以来阅读一直受到国内外外语教学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基本上以教师
跳汰法选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从19世纪70年代到现在出现了很多的学说、假说,这些学说都在一定条件下对跳汰选煤过程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但是又不能与实际完全相符。CFD(Com
目的: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并对典型处方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1800张处
近几年,神经网络在众多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激活函数在神经网络中扮演了 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ReLU激活函数的使用更是近来深度神经网络可以取得性能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得益于深度神经网络,人脸识别领域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深度学习在侧面人脸上的精度却要小很多;同时图像的质量也不尽相同,质量差的图像会拉低整体的识别精度.本文的研究课题正是想提出一种性能更好的激活函数和人脸识别算法.研究内容
现代规模生猪养殖过程中,母猪的健康养殖对养殖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笔者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辨证母猪尿路感染综合征,优化预防控制措施。综合防控效果明显提升,为兽医和养
本设计用较少的电子元器件和较简单的电路结构,通过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科学联接,能够提高网络信号的增益,提高网络信号的强度.能从物理上延伸信号传输的有效距离,使计算机上网
<正>20世纪物理学经历了从经典到近代的革命,蓬勃发展,推动了所有科学的进步,引领了各种现代化技术的产生。可以说,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大师云集。窃以为,20世纪顶尖的物理
双目立体成像(Binocular Stereo Imaging)是指根据双目立体视觉(Binocular Stereo Vision)的基本原理,获取、产生和传输一个场景,并将这个场景展现出具有立体感的景象。基于
本文首先在对城乡一体化理论进行追踪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及专家关于城乡一体化的主要观点作了总结和评述,重新界定了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自己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