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出粒径范围在1 nm~100 nm的纳米银颗粒,进行了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鉴定,安全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和药效学试验。1纳米银的制备采用化学还原法,通过控制反应物和表面保护剂的用量,进行不同的工艺对比分析,筛选出最佳生产工艺,配制0.1mol/L的硝酸银溶液20mL,滴入适量28%的浓氨水搅拌至澄明,不断搅拌并稍加热,向溶液中加入0.35g的PVP(Polyvinylpyrrolidone,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使其溶解,在冰浴状态下缓慢滴加20mL 30%的H2O2于Ag(NH3)2+溶液中,剧烈搅拌至无气体放出,得含纳米银的悬浊液。离心分离并冷冻干燥制得纳米银粉。纳米银粒子的最大紫外吸收为410 nm。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均小于50 nm,无可见聚集现象。2纳米银的稳定性试验纳米银经30 d,60 d,90 d的常温常压放置后分散性良好,无团聚现象,粒径仍然保持在20~30 nm之间。-4℃避光保存12个月未见变色,无团聚现象。3纳米银的安全性试验序贯法测定LD50大于5 000 mg/kg。给予5日龄雏鸡灌胃纳米银混悬液,24 h最大耐受量30g/kg,相当于临床剂量的3 000倍。给药后7d内雏鸡情况良好,皮毛光泽,饮食正常,7 d内给药组雏鸡无一例死亡。处死剖检观察给药组20只雏鸡的心、肝、脾、肺、肾等脏器,未观察到异常变化。黏膜刺激性试验结果未出现眼结膜充血、水肿、畏光和流泪等反应。4纳米银的药效学试验以纳米银为实验组,盐酸土霉素,环丙沙星,甲砜霉素为对照组,采用试管法测定试验组与对照组的MIC、MBC。体外抑菌试验表明纳米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MIC、MBC与环丙沙星相当,对链球菌的MIC、MBC则分别为0.50和1mg/mL,高于环丙沙星和甲砜霉素,低于盐酸土霉素。结果显示,纳米银对这3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5纳米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观察以纳米银为实验组,盐酸土霉素,环丙沙星,甲砜霉素为阳性对照组,对患牛进行诊治,治愈率为91.67﹪,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具有较好疗效。综上所述,纳米银颗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安全无毒,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3种病原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均有良好的杀菌作用,能够有效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