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于国外成熟品牌,目前我国的自主品牌发展比较滞后,企业存活时间短,品牌建设成果不显著,企业真正拥有的是商标而不是品牌;而且消费者对国产商品的信任度不高,同等条件下更愿意选择价格更高的国外商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是由于技术差距等造成产品质量相对落后;第二是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长时间以来只重产品,忽视品牌建设;第三是企业掌握的品牌建设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限,没有合适的品牌建设路径和方法。上述第一个原因不属于品牌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理念的改变,国家已经深刻认识到品牌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此主张加快品牌战略体系建设,提出了品牌强国的战略理念,企业也逐渐将品牌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现有国内外研究主要针对第三个问题,但对于怎样明确区分商标与品牌、怎样才能实现商标向品牌的转换,目前尚没有统一认识。品牌经济学认为,只有商标的品牌信用度达到一定水平才能称之为品牌,而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产品物质利益趋同,只有为商标赋予独特的情感利益才能提高品牌信用度。因此,本文在已有商标的品牌信用评级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指标分析,研究运用该体系发现商标与品牌之间的差距,并且提出合理有效的品牌投资策略,为商标的品牌化投资提供策略指导。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创新点等做简要叙述并提出问题,商标与品牌二者之间的差别是什么?有效的品牌投资分析工具是什么,怎样才能让产品类商标获得更高的品牌信用,并最终成长为一个品牌?第二章理论综述,先定义了相关概念,然后介绍品牌价值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做简要述评,包括国外研究综述和国内研究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本文所作研究的必要性。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主要分析产品类商标品牌化过程中情感利益的作用机制。首先本章对品牌经济学的相关原理以及品牌信用评级体系做简要说明,然后在理论基础上建立情感利益波动模型,提出情感利益波动系数、情感利益相关系数和情感利益选择成本这几个概念,分析在无竞争条件下和有竞争条件下的情感利益波动,以及十个信用评级指标怎样通过影响上述几个概念,进而影响商标的情感利益塑造。第四章典型案例比较,利用商标的品牌信用评级体系对手表行业的三个代表性商标“百达翡丽”、“依波路”和“上海”表进行了信用评级并做简要说明。第五章是根据上文的分析,对“依波路”商标情感利益的品牌作用机制做详细说明,并提出相应的品牌投资策略。第六章总结,是对本文研究的总结性陈述,包括本文的结论、创新点和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