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据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选取山西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中2005、2010年山西省20-39岁成年人群体质状况与2005、2010年山西省经济年鉴相关经济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20-39岁成年人群的体质数据,探究体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形态方面,男性20-39岁人群在体型、身体密度、肥胖程度上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女性25-29岁组和30-34岁组的女性人群中,她们总体在身高上呈增长趋势,体重、BMI指数、胸围等指标增长也较为明显,有显著差异性。在机能方面,2010年20-39岁男性机能呈下降状态;女性25-29岁组以及30-34岁组在各个指标上都存在差异性,除肺活量有所增加外,其余各项身体机能指标都呈现下降状态。在素质方面,2010年20-39岁全体在背力指标上,均出现显著性增加;25-39岁三个年龄段在握力指标上出现显著性下降,20-39岁女子全体各项素质都呈降低趋势。国民体质和社会经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的工作习惯及环境改变,造成了腰围和臀围的大幅增加;在学习、工作上压力的增大,体育锻炼方面的缺乏,造成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出现了下降的现象,同时肺活量大幅度下降。高科技产品及自动化,使人们动手动脑能力减弱导致了人体肌肉的柔韧性、力量与机体的灵敏性发生了衰退。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如下建议:1.社会经济发展对体质影响,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后天因素而改变的,应当更深入和准确的探讨体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两者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并在制定全面体质发展规划时,考虑到社会经济水平对体质各构成部分的影响。2.宣扬正确的文化导向,引导人们养成科学的饮食观、消费观、教育观、体育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对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们体质带来的消极影响。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的体育服务业,加大体育设施的建设,树立良好的体育风尚,让终身体育思想传播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