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全球各地多个污染事件的曝光,各国环境治理成为当下的重点和难点。2003年在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低碳经济概念,随后各国纷纷出台政策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致力于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资金的流向以及供求方式的转变作为经济的核心部分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银行业作为资金最重要的配置渠道,必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2003年6月,以花旗银行为首的14家银行在伦敦共同签署了“赤道原则”。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72家著名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加入了赤道原则。我国在积极践行和完善碳金融理论的基础上,于2007年提出了绿色信贷的理念。利用银行业作为枢纽,促进资金资源从“两高一剩”产业流向节能环保型产业。在过去的9年中,绿色信贷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效的减少了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加快了向生态型经济社会转型的步伐。但毕竟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较国际水平仍有差距。同时,绿色信贷风险具有特殊性,不仅面临传统的信贷风险,还隐含着特殊的环境风险。目前,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风险评估体系尚不完善,不能有效的管理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信贷发展的脚步。由此,如何帮助银行建立完善的绿色信贷风险评估管理体系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在借鉴、归纳和总结了传统信贷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环境风险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适合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合理的界定了绿色信贷及其风险的含义,并对其特征进行详细的阐述。基于其风险的特殊性,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了绿色信贷风险的来源。在传统银行信贷风险防控方法的基础上,加入环境风险要素,利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结合搜集的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以环境要素为基础的绿色信贷信用风险评级模型,并选取样本企业予以应用。该模型的建立,可以使银行有效的识别企业的风险等级,确定合理的信贷政策,防范和管理风险。另外,通过该模型的实施,可以严格控制资金流向高能耗污染企业,降低环境污染的可能性,缓解污染带来的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完善理论体系的同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在文章的结尾部分,针对我国绿色信贷实施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体系和风险管控机制提出具体有效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