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某地区母亲孕期全氟化合物暴露与婴儿生理、心理发育状况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孕期全氟化合物暴露会对子代产生哪些长远影响,为育龄期妇女生殖保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本课题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共有两个阶段:1.分娩前在2013年8月~2014年1月期间于医疗机构产前检查门诊进行调查。此阶段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孕妇的一般社会人口统计学信息、日常相关生活行为,同时根据孕期保健手册要求收集孕妇身高、体重及基本健康状况及既往妊娠史,在其知情同意下留取孕期(孕9~20周)母亲血清标本进行低温保存。2.分娩后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根据孕妇血清中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atane sulfonate,PFOS)的检测结果为标准划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后进行定期随访。此阶段主要通过电话或网络预约调查对象至指定的医院,然后采用门诊随访调查法对每一个婴儿分别在0、3、6、12月龄时进行体检,为期1年的随访期内每个婴儿共计随访4次。生理和心理指标数据的采集:采用软尺、儿童体格发育分析与评估系统(型号:HS3010)收集头围、体重和身高,以2006年WHO推荐的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评价表的参考值为标准对纵向研究中的171名儿童进行三个生理指标的评价;采用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DST)(中国城市修订版)为心理筛查测量工具,评价0~1岁婴儿的粗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能力、社会交往四个能区的发育水平。3.使用Epidata3.02软件进行资料录入,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采用率、构成比及均数±标准差(X±s)指标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其次对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组间婴儿生理、心理发育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运用X2检验分析两组资料的差异;分别计算两组中婴儿生理、心理发育的不达标率,分析两组率的差异,计算孕期母亲全氟化合物暴露对婴儿生理、心理发育不达标的相对危险度。 结果:1.本研究最初随访到198名婴儿,根据母亲血清检测结果为依据进行分组,其母亲血清中任一PFOA、PFOS检测阳性为暴露组共85人,血清检测阴性为非暴露组共86人,失访27人,最终婴儿队列有171人。2.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两种全氟化合物暴露是婴儿生理发育的危险因素。其中3、6、12月龄,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组间婴儿的生理发育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 PFOA、PFOS暴露是6、12月龄婴儿心理发育的危险因素。3月龄婴儿的DDST结果在两组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6、12月龄婴儿两组间的DDS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研究地区孕期母亲全氟化合物暴露对新生儿及婴儿生理、心理发育均存在近期及可能的远期危害效应,对于影响婴儿身心发育的高风险因素有待做进一步研究证实。2.全氟化合物血清检测可作为有高风险职业接触孕妇人群的孕前筛查指标,通过卫生指导、检查监护等措施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并于孕妇产后对这部分的小儿提供早教指导。3.建议育龄期妇女尽量减少与全氟化合物相关的一次性纸质包装食品、室内外灰尘等途径的接触;职业工作场所应加强对工人的职业防护,相关部门应做好职业卫生评价并严格监督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