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前方入路精准切口治疗伴随神经损害的胸腰椎A3和A4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vk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柱椎体骨折多发于胸腰段(T11-L2),因为胸腰椎是相对固定、后凸的胸椎与相对活动、前凸的腰椎的交接处。这个部位在生物力学上被认为是脊柱中的最薄弱点。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胸腰椎骨折的病因与患者年龄呈相关性:年轻患者多见于高处坠落伤,还有车祸伤、运动损伤等也是常见的病因;高龄患者往往是轻微暴力如单纯摔倒所致。  胸腰椎爆裂骨折往往合并后凸畸形和神经损伤,在年轻人中常见且严重影响日常活动。然而,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最佳治疗选择,仍然具有争议。其治疗的目的包括: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和序列,矫正后凸畸形和椎管减压。为了获得预期目的,多数学者认为胸腰椎爆裂骨折需要手术干预,然而对于治疗的争议仍在继续。  根据最新胸腰椎骨折分型,胸腰椎A3型骨折是不完全爆裂骨折,累及椎体后壁但没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只有单一终板骨折,通常表现为椎板的垂直骨折,但并不代表张力带损伤。A4型骨折是完全爆裂骨折,椎体骨折累及双终板和椎体后壁;和A3型骨折相似,合并椎板的垂直骨折线,但同样没有后方张力带的损伤。  不伴神经损害的胸腰椎A3和A4型骨折,其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仍然存在一些争议。然而,合并神经损害的胸腰椎A3和A4型骨折则具有明确的手术指征,侧前方入路精准切口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该种类型的骨折,减压直接、融合确实,既避免了后路手术破坏原本完整的后方韧带复合体、远期椎间高度丢失、内固定失效的问题,又避免了既往前路手术切口大、出血多的弊端。  目的:针对伴随神经损害的胸腰椎A3和A4型骨折,通过临床病例研究探讨侧前方入路精准切口在治疗这种类型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9月于本院行侧前方入路精准切口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伴随神经损害的单一节段胸腰椎A3和A4型骨折患者15例。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行X线检查。收集患者影像学指标(矢状面Cobb角和骨折椎体高度)和功能评分(术前术后VAS评分、脊髓损伤ASIA分级),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估计的出血量。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重要脏器及血管损伤。手术时间140~210分钟,平均时间约为163分钟;术中估计失血量从270ml~420ml不等,其平均值约为348ml。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40个月,平均21个月。术前平均Cobb角19.2°,术后1年随访时Cobb角8.8°;术前平均骨折椎体高度32.4mm、术后1年随访时骨折椎体高度40.1mm;术前平均VAS评分8.0分、术后1年随访时VAS评分2.6分。术后1年时ASIA分级较术前至少提升一个等级。所有15名患者中,9名ASIA分级为C级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有6名恢复到D级,3名恢复到E级;6名ASIA分级为D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均恢复到E级。  结论:侧前方入路精准切口适用于伴随神经损害的胸腰椎A3和A4型骨折,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维持椎间高度良好的优点。
其他文献
在致力于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形势下,铁路建设是中国基础建设的重点,其相关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十分重要.根据我国加强铁路系统国企宣传工作的战略部署,铁路
媒体融合对于县级媒体来说,是一次转型发展的好机遇,不仅可以重新优化整合人财物等资源,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扩大主流价值的影响力,强化新闻舆论阵地,更重要的是顺应了
[研究背景]目前对于外斜视的治疗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其中非手术治疗包括融合训练及负球镜治疗。对于戴镜治疗2周以上或融合训练1月后外斜视的斜视度仍大于1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开始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开始渗入人们生活,新媒体的出现也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