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移民搬迁背景下的勉县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henhonghong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点始终缺乏科学规划,分布散乱,利用粗放,这一问题已经受到土地管理者以及相关学者的普遍关注,将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相挂钩也是我国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陕南地区由于其复杂的地形地貌与自然环境导致农村居民点分布极其不科学,特别是灾害频发的贫困山区,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损失惨重。陕西省政府于2011年出台陕南移民搬迁政策,以扶贫、避灾、生态保护为目标,规划至2020年安排移民搬迁约60万户,240万人,但在实际搬迁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与偏差,因此以移民搬迁为切入点进行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以汉中市勉县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相关理论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应用限制性因子法、层次分析法、极限条件下的多因素加权求和法等方法,首先对勉县农村居民点进行现状分析,引入景观指数定量描述其分布特征,并根据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的基本要求指出勉县农村居民点现存问题。其次,结合陕南地区用地特点和移民搬迁目标,从生态、灾害和贫困因素三方面对现状农村居民点进行适宜性评价以确定搬迁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地形、区位、资源以及生态条件,选取11个指标因子构建安置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评价结果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和不适宜4个级别。最后,综合以上评价,通过各镇安置规模分析,拟定总体迁移方向,以行政村为单元进行安置地块选择,总结典型优化模式,并对优化结果进行效益评价。研究表明:勉县现状农村居民点中83.34%为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汉江两岸平坝区以及低山区的河流、道路周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好;16.66%为不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域西部以及南部的巴山区,北部秦岭山区也有分布,生存环境恶劣,灾害频发,应及时搬迁。安置高度适宜区主要位于汉江北岸及浅山区道路、河流沿线,是农村居民点安置的理想区域,由于元墩镇、新铺镇、镇川镇、漆树坝镇、长沟河镇和张家河镇综合条件处于劣势,镇内无法满足安置需求,一部分居民需向邻近镇迁移。布局优化后农村居民点分布更加集中紧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高,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论文研究对于指导勉县及相似区域科学有效开展移民搬迁工作,促进当地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县域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房地产业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而住宅产业是其重要分支,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实利益。住宅市场的发展能够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的居住质量,是实现“人人有房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各类资源的消耗急速增加,从而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环境、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影响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进程。早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就已经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社会进入社会转型期,不同地区、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社会公平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尤其对于弱
根据柴油发动机机械构件发生故障时,其缸体振动信号的循环平稳性会发生改变这一特点,利用EMD分解方法将柴油发动机曲轴轴承振动信号分解为一系列单分量的IMF分量,通过求解I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