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区域内自然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多,由此产生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判定一个地区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则需定量评估区域自然资本的利用状况,生态足迹模型由此诞生。作为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能够分别测量人类对流量资本和存量资本的占用情况,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区域对自然资本的利用状况,对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宜宾市地处长江上游和金沙江、岷江下游“金三角”地区,生态环境敏感,同时担负着保护整个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宜宾市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区域的耕地、草地等自然资源不断被占用,使区域的生态安全面临较大的威胁。因此,科学测度宜宾市的资源占用状况,正确认识生态环境问题,有利于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采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宜宾市各区县2005~2016年的人均足迹广度、人均足迹深度、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并分析三者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宜宾市各区县2017~2020年的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及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测算各区县的生态可持续指数并进行生态压力分区,最后对宜宾市各区县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研究时段内,各区县人均足迹广度、人均足迹深度、人均三维生态足迹的时间变化具有波动性,多数为阶段性变化特征。人均足迹广度呈现先上升,再下降,最后平稳变化的趋势;研究年限内年均值最高的是长宁县,其值为0.3079hm~2/人。人均足迹深度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在2011年达到研究时段的峰值;翠屏区人均足迹深度最高,年均6.1069。各区县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总体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通常情况下,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均三维足迹值呈正相关关系,即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人均三维足迹值越大。(2)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人均足迹广度整体呈现中间低、两侧高的分布格局。一般而言,人均足迹广度高的地区,区域的资源相对富足,地区的生态容量较高。人均足迹深度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特征。翠屏区由于人口稠密,资本流量占用水平低,为维持区域发展,存量资本消耗加深,足迹深度居高不下而处于高水平状态。人均三维生态足迹的基本格局为东南高、西北低。(3)从各区县的三维生态足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2017~2020年,研究区内多数区县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各区县生态可持续指数的演变趋势进行生态压力分区,从分区结果来看宜宾市北部、东南部区县生态压力明显增大,中部区县的生态压力有所下降。具体来看,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区ESI值呈现持续下降,为压力上升区;珙县和兴文县ESI值呈现稳中有降的变化趋势,为压力预警区;江安县、筠连县、屏山县、长宁县、高县ESI值呈现持续上升,为压力下降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