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想从证券市场这块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都想准备上市。但是,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那些达不到上市标准的企业,就会通过恶意包装、欺骗上市、内幕交易、信息披露不实等方式来粉饰业绩,取得上市资格,财务造假不仅不能正式反映出企业的业绩,而且一旦上市成功,将会损害广大股民的利益,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近几年财务造假上市案件的频发,加上舞弊手段的隐蔽性,使得注册会计师成为高风险的职业。而另一方面,在IPO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如果缺乏应有的谨慎性和职业怀疑态度,忽略重要的审计程序,也会产生审计风险,导致审计失败。这两种情况的结果都将使得社会公众对审计后所出示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质疑,使投资者对市场失去信心,严重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而对注册会计师而言,这种现象的发生不仅仅会面对证监会的处罚和制裁,同时其自身形象也会受到极大的损害,使得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这一行业逐渐失去信任,从而制约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审计风险不仅是审计理论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审计工作实际操作中的关键环节。在IPO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如何识别被审单位的财务舞弊行为、如何很好地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规避和控制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必须考虑的工作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加强IPO审计风险的控制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大致分为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绪论和理论分析,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及目的,分析了当前我国IPO审计的现状,以及IPO审计风险成因及其控制的相关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以2013年IPO审计失败案例-广东新大地为例,分析了其主要的财务造假手段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总结了IPO审计中常见的风险类型,并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IPO审计风险成因,然后主要站在注册会计师的角度,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为基础,从如何通过合理运用审计风险评估程序、如何控制关联方交易风险和有效控制函证程序来控制风险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IPO审计风险控制措施,最后提出一些外部监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