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6061铝合金半固态浆料的蛇形通道制备和流变压铸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铸造6061铝合金复杂薄壁铸件易出现热裂缺陷的难题,本文试图采用半固态流变压铸和合金元素含量调节相结合的方法来显著降低6061铝合金铸件的热裂倾向,同时保证铸件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阳极氧化及着色能力。本文考察了合金元素含量和浇注工艺对6061铝合金热裂性能的影响,系统研究了蛇形通道浇注制备工艺、流变压铸工艺以及合金元素含量对半固态6061铝合金浆料和流变压铸拉伸试样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阐述了半固态浆料的非枝晶组织演变机理、流变压铸过程中半固态浆料的凝固行为以及拉伸试样中的组织偏析现象和断裂机制,进一步研究了 T6处理对流变压铸拉伸试样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半固态6061铝合金复杂薄壁叶形件的流变压铸,探讨了合金元素含量和T6处理对改性6061铝合金阳极氧化和着色性能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首先,采用约束棒模具法对6061铝合金的热裂倾向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Si含量对6061铝合金热裂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合金的热裂倾向随Si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Si含量由0.6%增加至2.6%时,合金的热裂敏感性系数HCS由375逐渐降低至200。Mg含量、浇注温度以及模具预热温度对6061铝合金热裂性能的影响较小。在本实验条件下,6061铝合金试样抗热裂性的最优工艺参数为:Si含量为1.4%~2.6%,Mg含量为0.8%~1.2%,浇注温度为710~750℃,模具预热温度为150~250℃。其次,采用蛇形通道浇注工艺制备了半固态6061铝合金浆料,发现通过降低浇注温度、增加弯道数量或减小通道内径均可有效提高半固态6061铝合金浆料的品质。此外,随着Si含量的增加,半固态6061铝合金浆料中的初生α-Al晶粒得到细化,圆整度提高,凝固壳挂料的比例降低;当Si含量由0.6%增加至2.6%时,初生α-Al晶粒的平均直径由83 μm逐渐降低至59μm,形状因子由0.79升高至0.82,凝固壳挂料的比例由14.3%降低至11.4%。采用石墨质蛇形通道制备半固态6061铝合金浆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浇注温度为675~690℃,弯道数量为5,通道内径为25 mm,Si含量为1.0%~2.6%。随后,对半固态6061铝合金浆料进行了流变压铸,发现半固态6061铝合金流变压铸拉伸试样组织中初生α-Al晶粒的平均直径随制浆浇注温度和压型预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压射比压、压射冲头速度和Si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二次初生α2-Al晶粒数量随制浆浇注温度的升高和Si含量的增加而增多。通过降低制浆浇注温度、增大压射比压和压射冲头速度以及适当提高压型预热温度可以减轻流变压铸拉伸试样边部组织中的液相偏析程度。半固态6061铝合金流变压铸拉伸试样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制浆浇注温度为690℃,压射比压为90 MPa,压射冲头速度为0.5 m/s,压型预热温度为200℃,Si含量为1.8%。此时,半固态6061铝合金流变压铸拉伸试样边部组织中初生α-Al的固相体积分数为41%,平均晶粒直径为36 μm,形状因子为0.70;试样心部组织中初生α-Al的固相体积分数为76%,平均晶粒直径为38 μm,形状因子为0.75;铸态抗拉强度为165±8 MPa,铸态伸长率为3.90±0.42%。流变压铸拉伸试样的断裂机理主要为韧窝型韧性断裂和准解理断裂组成的混合型断裂,裂纹以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形式发展。此外,采用较高Si含量和蛇形通道浇注流变压铸的复合措施成功压铸了表面光洁无热裂纹和内部组织致密的半固态6061铝合金复杂薄壁叶形件。与传统液态压铸相比,叶形件的热裂倾向显著减轻,当Si含量≥1.4%时,叶形件的热裂缺陷得以完全消除。在相同制浆和流变压铸工艺条件下,随着Si含量的增加,叶形件表层的液相偏析层厚度逐渐增加;当Si含量由0.6%增加至2.6%时,叶形件“C”处表面的液相偏析层厚度由55 μm增加至226 μm。然后,对半固态6061铝合金流变压铸拉伸试样进行了 T6处理,确定了最佳T6处理工艺为:530℃固溶1.5 h,180℃时效8h。在最佳T6处理条件下,随着Si含量的增加,拉伸试样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是先增加后降低;当Si含量为1.8%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达峰值,分别为324±8 MPa和2.11±0.26%;试样边部的硬度为121±1.4HV,试样心部的硬度为115±1.2HV。T6处理后的流变压铸拉伸试样的断裂机理主要为韧窝型韧性断裂和脆性准解理断裂组成的混合型断裂,裂纹以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形式发展。最后,对半固态6061铝合金流变压铸试样进行了阳极氧化和铜盐电解着色处理,结果表明:随着Si含量的增加,半固态6061铝合金流变压铸的铸态试样铜盐电解着色膜层的颜色逐渐加深,着色膜层的致密性、连续性和厚度逐渐降低,甚至出现断层现象。经T6处理后,着色膜层的质量和光泽性得到明显提高。当Si含量为0.6%~1.8%、时效时间为4~8h时,半固态6061铝合金流变压铸试样的阳极氧化和电解着色性能良好,铜盐电解着色膜层的色彩良好。
其他文献
平时无法观察到声波,需要用到一种转换的物理思想,利用声波传播过程中引起某些物理量的变化,而这些物理量发生的变化能够被观察到,这时候利用它可以间接地反映声波,因此设计制作了驻波火焰管.调试中为保证钢管内各处燃气压强均匀,创新制作了“V”形钢槽,为增强可观赏性,选择乐曲“嘀嗒”.
期刊
人工反铁磁是由两层铁磁薄膜中间插入一层非磁隔离层组成的三明治结构,具有磁结构稳定、耦合强度可调、热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自旋电子学器件,特别是在磁读出头等商业化产品中得到实际应用。近年来,随着自旋轨道力矩(Spin-orbit torque,SOT)效应的发现和深入研究,人们已经实现基于SOT效应诱导的磁化翻转,且临界翻转电流密度相对较低。基于SOT效应的自旋电子学器件还具有磁序易调控、信息
学位
清洁、可再生能量的收集与转化是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新型湿气发电技术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水汽与功能材料相互作用直接产生电能,是一种全新的能量收集转化形式,有望将空气中巨量的水汽资源开发从而为人类社会提供电能。虽然湿气发电材料和器件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其内部湿气发电机制仍不明确,湿气发电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向柔性等特定领域应用的设计仍然匮乏,以及如何
学位
CrAlN基纳米多层硬质涂层具有优异的硬度、抗氧化能力和耐摩擦性能,可有效保护基体材料并提高材料综合性能。但高温下元素扩散将导致涂层结构失稳并加速涂层失效。因此,研究高温环境下多层涂层中元素扩散机制和热稳定性影响机制有利于指导设计新涂层开发应用。本文利用PVD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 CrN,CrAlN单层涂层以及具有不同界面结构的CrAlN/CrN和CrAlN/SiNx多层涂层,揭示了涂层界面结构类型
学位
对政府“开放”的追求和对政府的监督批判在人类社会的传统中由来已久,“开放政府”的理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它不是一个新词,但是在现代语境下开放政府对这种传统产生了新的现代诠释。如今,“开放政府”(Open Government)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术语,意指一个透明的(信息揭露、征求公共反馈)、参与的(越来越多公众参与决策的机会)和协作的(利用创新的工具、方法和系统增加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非盈利
学位
药物递送系统能够释放活性药物成分以实现预期的治疗效果,对生物医疗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新型“智能型”系统,药物缓控释给药体系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式,将药物成分负载到可响应于不同刺激(温度、pH、酶等)的小分子或高分子载体上,并且能够将精确剂量药物以人们预期的受控速率持续运输到准确目标部位,对于有效和安全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液晶材料本质上具有对外都刺激(温度、电、磁等)的反应能力,尤其是其自组装结构快
学位
针对牛粪产量大且污染严重的问题,需探究有效的快速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本研究研发了一套中试规模的两段式微波干燥-双功能(微波/传统)热解工艺设备,分别进行微波干燥工艺、热解工艺、生物炭生产及性质研究,并将牛粪基生物炭应用到NH4+-N和可溶性P水溶液以及黄水中进行营养物质的吸附性能和机理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针对高含水牛粪,本研究设计了一套采用微波干燥物料后经破碎处理进入热解系统获取高附
学位
含有Z向纤维的三维结构预制体是先进复合材料的增强体,预制体的成形过程直接影响了复合材料的性能。三维结构预制体内部X,Y,Z三个方向的纤维相互交织组成立体网状结构,Z向纤维在植入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摩擦磨损导致断裂,影响了预制体的成形质量和效率。航空航天工业的迅猛发展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Z向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一种新的增强复合材料Z向性能的工艺方法。本文以Z向纤维高质高效植入预制体,提高三
学位
S32750双相不锈钢兼具有铁素体不锈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的优异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石化、油气运输、造纸、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目前,S32750双相不锈钢第二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Cr2N、σ相、碳化物等方面,对于高温(1100℃~1300℃)转变二次奥氏体的研究较少。随着行业对双相不锈钢品质及性能要求的提升,二次奥氏体已经成为影响此类合金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解析双相不锈钢高温转变二次
学位
铜在多数环境介质中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其局部腐蚀行为主要受金属阳极溶解和氧的去极化控制,腐蚀多萌生于表面由铜氧化物组成的钝化膜薄弱部位。因此,研究铜钝化膜的稳定性及其破裂规律将有助于从理论上阐释金属铜的局部腐蚀机理,并可为其耐蚀表面设计、制备与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本文针对金属铜在侵蚀性溶液中的局部腐蚀行为,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与电化学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氯离子介质中铜钝化膜原子尺度的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