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复方清热颗粒对脓毒症实热证炎症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jt197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淑文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对感染性疾病、脓毒症、重症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有着深入研究,在多年的临证过程中,形成了独到的学术思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渊源张淑文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暨急救医学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张淑文教授从事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40余年。本是西医出身,后因参加西学中班而走上了中西结合的道路。在近30年的时间里,张淑文在王宝恩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与赵淑颖教授一起,一直从事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工作。2.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整理与总结我在跟师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张老继承了王宝恩教授的学术思想,但是有自己独到的创新观点。张老主张: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实现中西医诊断和治疗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用中西医两法诊治重症急性热性病病人临床疗效会更好,在西医诊治重症急性热性病的基础上,中医中药的辨证施治是重要的补充,可以提高疗效;在感染性多脏衰可以辨证为四个主要中医证型;在中医中药的辨证施治中要兼顾扶正祛邪,扶正时应顾护脾胃和营阴,祛邪重视清法和下法。张老跟随王宝恩教授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诊治多脏衰,20世纪80年代完成了对感染性多脏衰的中医临床辨证并确立了相应的理法方药,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建立了完整的诊治体系。2003-2007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对其进行了临床验证。重症急性热性病,即感染性多脏衰的四个主要中医证型为:实热证、血瘀证、腑气不通证和厥脱证,热证里又可辨证分为实热证、热夹湿证、热盛伤阴证。各证的辨证要点如下。实热证的辨证要点为发热,舌红,舌苔黄,喜冷饮,脉洪大。热夹湿证的辨证要点为发热,舌红,舌苔黄腻,口不渴、不思饮,热缠绵。热盛伤阴证的辨证要点为发热,舌红,舌少津液,舌少苔或无苔,口干思饮。血瘀证的辨证要点为有固定疼痛,瘀点瘀斑,舌质紫暗,血小板下降,实验室凝血功能指标异常。腑气不通证的辨证要点为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无自主排便、排气。厥脱证的辨证要点为肢端湿冷,脉细数,脉微欲绝,血压下降。热证的治则是清热解毒、祛邪扶正。张老擅用自创的复方清热颗粒(由黄芪、大黄、败酱草、蒲公英、半枝莲、虎杖等组成)加减治疗热证。针对血瘀证,张老常以益气、活血、化瘀立法治疗本证,方药亦常用自创的芪参活血颗粒(由生黄芪、当归、川芎、丹参、赤芍、红花等组成)行早期活血化瘀治疗。针对腑气不通证,张老多以理气消胀、泻热通腑立法,应用中药通腑颗粒(由厚朴、木香、大黄、枳实、陈皮、青皮、生黄芪、当归组方)通腑治疗此证。针对厥脱证,张老常以益气活血,回阳救逆立法治疗,以益气活血养阴,疏通微循环。方药常用芪参活血颗粒、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治疗。张老认为,尽管传统中医没有多脏衰、脓毒症的概念,但自春秋战国时的《黄帝内经》至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与六经辨证,清代叶天士的《温热论》与卫气营血辨证,都是以急性感染性疾病而论著,且几千年来治疗了大量病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现代医学诊治感染性多脏衰的基础,应用中医中药对其辨证论治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张老特别重视中医的四诊合参,尤其重视问诊,推崇十问歌。张老认为,问诊是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系统而有目的的询问。包括病人的体质、生活习惯、起病原因、发病及治疗经过、现在的症状及过去的病史、家族史等。具体来讲,可以包括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等。张老对于热挟湿或湿热证有独特的认识。张老认为,中医有关湿热病的论述,早在《内经》中就有“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等记载。《难经》已将湿热列为广义伤寒的五种病证之一。后历代对此均有论述。特别是晚清时期,随着温病学说的发展与成熟,湿热病的研究有长足进步,如叶天士《湿热论》、薛生白《湿热条辨》堪称湿热病的专著,吴鞠通《温病条辨》对湿温的论述较为详尽,雷少逸《时病论》“秋伤于湿”章设有“湿热”、“湿温”两个病种,并专题系统发挥。至此,均为今天湿热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文献资料和指南意见。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有一部分病人临床表现为热象缠绵,迁延不易退,使热程延长。观其临证渴而不欲饮,上脘满闷,舌胖苔白,甚至厚腻。薛生白在其《温热病篇》开宗明义地指出“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薛氏自称此条乃湿热证之提纲也。湿热病的治疗,湿与热并治,且要分清孰轻孰重,随证立法。一般讲邪在上焦(卫分),沿学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之旨,法取微汗,宜轻宣透达,用芳香宣化之剂如藿香正气散、三仁汤。邪在中焦(气分),治以宣化疏运,《医林绳墨》指出:“如湿胜者,当清其湿,热胜者,当清其热。湿胜其热,不可以热治,使湿愈生;热胜其湿,不可以湿治,使热愈大也。”湿重宜温燥湿为主,清热为辅,方用藿朴夏苓汤、不换金正气散。热重者应以苦寒清热为主,化湿佐之,方用连朴饮,黄芩滑石汤之类。在我们临床上对有湿的患者,夏季常以藿香、佩兰、六一散为主,冬季常用三仁汤为主。张老近年来对中医体质与辩证论治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到中医体质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新兴学科,应当对中医体质的相关临床运用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如开展无名热(不明原因发热)与中医体质、基因等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为指导应用中医中药诊治无名热提供依据。在三年的跟师临证实践中,对一些病例的诊治,自己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但经张老辩证分析、施以妙法,往往令人豁然开朗、启迪思路,其中的经验和思想非常宝贵。张老尤其擅长诊治急性外感热性之重症,即现代医学中所谓重症脓毒症、重症急性胰腺炎、不明原因发热、免疫功能低下之感染如肾移植术后肺炎、以及痈疡如肺脓肿、肝脓肿等,往往采用中西医两法并用,常常收到良效。3.复方清热颗粒对脓毒症实热证患者炎症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复方清热颗粒治疗脓毒症实热证患者时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住院患者,选取符合脓毒症实热证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中药治疗组加用复方清热颗粒。检测各组病例治疗前后IL-10、TNF-α、TREM-1 TLR4、PCT、CRP等炎症指标变化。结果:中药组有效率90.6%,对照组75.2%,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体温降至正常天数中药组为7.50±5.35天,对照组为8.44±5.64天,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天数中药组为12.25±3.21天,对照组为12.14±4.25天,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TREM-1、TLR4、CRP、PCT、 TNF-α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中药组较对照组TREM-1、TNF-α、PCT下降更明显(p<0.05);IL-10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REM-1与IL-10、TNF-α呈正相关(p<0.05);结论:中药复方清热颗粒治疗脓毒症时,对经中医辩证为实热证的脓毒症患者的一些炎症指标有影响。治疗后TREM-1、CRP、 TNF-α、PCT下降,中药治疗组较对照组TREM-1、TNF-α、PCT下降更明显,提示复方清热颗粒可通过干预炎症因子治疗脓毒症。
其他文献
初看2015年重庆中考数学第25题,我们的普遍感觉是:第(3)小题图形复杂,证明困难.那么,如何将此图形变得简单呢?证明的关键在哪里呢?本文尝试研究这个问题.一、试题解答赏析题
西学东渐过程导致的东西方文明撞击,也产生了古老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之间的不谐奏鸣。传教士和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都参与了这场与汉字命运攸关的改革。从切音字、罗马字到共
2010年高考福建卷的参考答案公布后,文科数学卷第18题第Ⅱ问的参考答案(以下简称参考答案)引发了一些争论.笔者在一番探究之后认为,这些争论事实上并无存在的价值.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干旱、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是目前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有关资料对气候变暖研究进展情况作相关介绍,可供参考。
嵌岩桩极限端阻力发挥特征及端阻力系数取值是岩土工程中嵌岩桩应用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收集整理了不同地区学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岩石性质和不同嵌岩条件下开展的165个嵌岩
本文以深圳北站站房为具体实例,针对高大空间气流组织和工况条件复杂的特点,探讨多软件工具协同实现建筑能耗精细化模拟的技术路径。研究首先确定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表现,采
双功能基的氰酸酯在催化剂作用下或自催化三聚成环,成为分子量很大的立体网状聚合物-聚氰酸酯,它具有力学强度高、受力变形小、耐热性好、耐高温、易加工、吸水率低、介电常数低
<正>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安排的识字写字,仍是作为一下教学的重点,遵循着"多认少写,识写分流"的原则,教材呈现的识字主要集中体现在"单元集中识字""识字加油站"和随着课文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来自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分
支持向量机(SVMs)是当前被广泛使用的机器学习技术,其通过最优分割超平面来提高分类器的泛化能力,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优异。然而SVM也存在易受噪声影响,以及核函数选择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