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的战略目标。就其实质而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实现利益和谐的社会。但是,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利益矛盾仍十分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的利益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利益获取方式的多样化,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的利益分化和利益差距日益扩大,利益失衡问题严重。此外,由于我国的利益协调机制尚不健全,导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更加复杂化、尖锐化。当前,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协调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必然会导致利益矛盾恶化,引发利益冲突,从而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可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协调利益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在坚持以马克思利益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矛盾的表现及其原因,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提出协调利益矛盾的具体对策。本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阐述马克思之前的中西方思想家关于利益问题的理论成果。在这一部分中,通过再现中西方历代思想家的利益思想,分析不同时代的利益思想的积极意义及其理论缺陷,为之后阐述马克思利益理论的正确性与科学性提供依据。第二部分,分析马克思利益理论。首先,理清马克思利益理论的形成过程。其次,阐释马克思关于利益的基本问题的观点。再次,分析马克思关于利益矛盾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马克思利益理论,为当前进行利益协调找到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坚持以马克思利益理论为指导,具体分析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利益协调问题。根据马克思利益理论,社会主义阶段的利益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是可以协调的。在确定这一理论前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现阶段利益矛盾的表现及其原因。最后,针对我国社会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如何构建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