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城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空间也进入一个快速、剧烈的发展演变时期,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机制。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压力,提升城市空间结构的区域化、生态化与可持续化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既是我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常州城市空间结构在共有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特点的同时,具有鲜明的自身特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首先,结合长三角区域功能重构及城市内部空间重组的背景,借由对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动态、相关理论与案例的分析解读,选择常州城市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城市空间发展过程进行详细的梳理和总结,总结归纳各阶段的空间形态特征。研究将常州城市空间演变分为五个阶段:农业社会时期、工业化初期、乡镇工业时期、开发区时期、协调发展时期,并分析梳理出影响常州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因素、交通因素、生态因素、政策规划因素等,进而从产业空间、交通空间、生态空间、行政空间等方面对常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分析存在问题及成因。其次,基于区域协同发展背景,分析常州未来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判断城市空间发展趋势,进而得出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内容,包括对产业空间、交通空间、生态空间、行政空间等方面的优化,并运用产城融合、网络化开发、生态城市建设、协同发展等理念制定优化策略。最后,结合四大要素的优化策略,以培育区域中心、明确战略轴线、组建功能片区等空间组织措施落实“一主,一副,两轴,四区、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总体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