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化疗(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为化疗联合过继细胞免疫(负载自体抗原致敏的DC-CIK)治疗骨髓瘤并增强其临床疗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基础实验:①用不同浓度剂量的化疗药物EPI处理人KM3骨髓瘤细胞株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KM3表面分子FAS(CD95)表达的变化。②同种浓度剂量EPI处理人KM3骨髓瘤细胞株后,在不同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KM3表面分子FAS(CD95)表达的变化。2临床研究Ⅰ: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试剂盒测定(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两组骨髓瘤患者化疗前后的外周血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介素-17(Interleukin-17, 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和热休克蛋白分子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的变化。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骨髓瘤患者化疗前后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3~+CD8~+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3临床研究Ⅱ:在本研究中,选择43例满足入选条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化疗组(VAD化疗组)20例,免疫化疗组(VAD联合负载自体抗原致敏的DC-CIK治疗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白蛋白(Albumin, 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 LDH)、β2微球蛋白(β2-MG)、24h尿液轻链含量、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的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选用体力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 PS),5个周期治疗后,观察两组骨髓瘤患者客观缓解率及安全性、耐受性。结果:1基础研究:人KM3骨髓瘤细胞在化疗药物EPI作用后其表面分子CD95表达量上调,且随着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加、时间的延长,其表达水平逐渐增高。2临床研究Ⅰ:①经ELISA试剂盒检测,初诊的骨髓瘤患者血清中的IL-6、IL-17、TGF-β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化疗后其血清的IL-6、IL-17、TGF-β均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ELISA试剂盒检测,初诊的骨髓瘤患者血清中Hsp70的表达与健康对照者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化疗后其血清中的Hsp70的表达较化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初诊的骨髓瘤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CD3~+CD8~+细胞比例有所升高,CD3~+CD4~+/CD3~+CD8~+比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瘤患者化疗后外周血中CD3~+CD4~+/CD3~+CD8~+比值有所升高,较化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的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瘤患者化疗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化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研究Ⅱ:①经过5个周期治疗后,负载自体抗原致敏的DC-CIK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组患者的PS评分、HB、β2-MG、ALB、Scr水平均优于单纯VAD化疗组(P<0.05);而24h尿液轻链含量、ESR、LDH临床检验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②负载自体抗原致敏的DC-CIK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其客观缓解率较单纯的VAD化疗高(P<0.05)。③负载自体抗原致敏的DC-CIK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1化疗药物EPI可有效的促使骨髓瘤细胞表面分子FAS表达增加,从而直接促进CIK通过Fas/FasL途径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2化疗后骨髓瘤患者体内的IL-6、IL-17、TGF-β1、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降低,提示化疗能有效打破肿瘤环境的免疫抑制,促使DC-CIK有效行使免疫杀伤功能。3负载抗原致敏的DC-CIK联合化疗较单纯的VAD化疗能进一步提高骨髓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可作为骨髓瘤治疗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