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从微观角度对农地金融制度的基础进行了探讨。对信息对称和不对称条件下的两主体和多主体博弈模型进行了分析,推导出农地金融制度发生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农业的资本收益率要等于或高于非农产业的资本收益率、农民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程度。其他更多主体的引入只不过把资本收益率的要求提得更高,使信息不对称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其次,从宏观角度计算了粮食价格,粮食的影子价格,土地的影子价格,农业资金潜在的供给和实际资金供给,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从这些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农地金融制度发生发展的两个主要障碍:(1)产品市场上,通过农产品市场价格与影子价格的偏离,农业财富向其他产业转移,农民的资本收益率过低;(2)资本市场上,农民对土地等资产的产权残缺,农民缺乏抵押物,农民在资本市场上信用地位低下。
其三,以农民的资产负债风险缓冲库构建起了信用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农地金融制度理论模型揭示了农民资产负债表的各个项目和国民经济整体利益的关系,通过农地金融制度的计量分析,展现了农民的资产负债表中各资产对整体国民经济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农民土地、房产、固定资产等资产流动性不仅对农民和金融机构意义重大,在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中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