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义网的民航应急案例检索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民航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yucompu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不断发生,国内外越来越关注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就是应运而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信息资源管理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由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形成的应急案例蕴含着人类处置突发事件的大量知识,经验和教训,是应急辅助决策的主要依据。 在民航领域,航空突发事件也在频频发生,而民航领域的应急案例存在“描述格式没有统一规范”、“可操作性差”以及“管理落后”等问题。所以规范民航突发事件应急案例的编制,形成人和机器共同理解的语义案例,为民航应急决策提供以往类似应急案例的直接形象的参考,对民航应急管理有重大意义。 本文以民航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案例为背景研究机器可以理解的案例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机制,其中重点研究基于语义网技术在构建机场应急案例本体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语义标识和语义检索,为民航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提供有效的知识支持。 本文试图基于语义网技术对民航突发紧急事件及其应急处置过程进行建模研究,重点对案例中的相关事件及处置过程进行语义描述和语义检索研究。在借鉴其他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并结合民航应急领域的特点对应急处置过程进行本体建模,实现一个能够对应急事件处置过程进行语义化描述的概念模型;基于该本体对一个应急范例或事件中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等进行语义化的描述,在此基础上进行面向案例和过程的语义检索的研究试验。 1、系统地研究分析了语义网的相关技术,在总结其他领域的本体构建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民航机场应急案例本体AECO(Airport Emergency Case Ontology)的五部法FSM(Five Steps Model)法,并实现了对机场应急案例本体建模。 2、参照语义网的体系结构,提出语义案例描述模型,为相关的业务知识和领域知识添加必要的语义描述信息,通过语义标识实现了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机场应急语义案例描述及其案例库的构建。 3、采用显性语义检索和隐性语义检索方法,提出并实现了基于AECO的语义检索方法。其中,显性语义检索具有在检索出的应急案例中快速定位的功能,隐性语义检索分为语义蕴含、语义外延、语义相关检索,在检索案例时实现过滤出相关案例,实现语义检索。基于AECO本体的语义检索是机场应急案例语义检索的核心模块。 4、设计并实现了机场应急案例的语义检索系统,并给出了实验分析。
其他文献
现代医院都有一个重症监护室机构(Intensive Care Unit,ICU),主要是为急性的、危及生命的危重病人提供医疗照顾。抢救徘徊在生死边缘的重症病人,在重症监护室里时间是宝贵的,医生需
图像理解是一门介于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之间的交叉学科,它是研究用计算机系统解释图像,实现类似人类视觉系统理解外部世界的一门科学。图像理解主要是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从
随着宽带网络、流媒体和P2P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需求网络节点具有视频播放能力,诞生了P2P流媒体直播系统。嵌入式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使得具有视频播放能力的嵌入式节点技术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增长,搜索引擎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通用搜索引擎返回的信息量较大,但对于用户特定的查询来说,信息质量却不高,为了解决该问题,主题爬虫诞生了。对于传统
各高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校园无线网络的建设,本论文作者所在的汕头大学也同样开始建设校园无线网络,以实现网络的全校全面覆盖。汕大校园室内已有厂商Aruba和高威提供的WiF
安全稳定的电力保障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电力运行中出现的任何故障都可能给正常的社会生活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变电站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变电站设备巡检由巡检工作人员携带纸质表格到现场巡视设备并记录巡检缺陷数据,存在巡检工作人员不到位,工作效率低下,漏检和人为错误因素过多等问题,是变电站运行的一大安全隐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而在造成计算机系统错误的因素中,软件占了绝大部分。因此,如何保证软件质量,设计并开发出可靠的软件已经成为当务
随着Internet和Web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迫切需要高效地构建自己的Web应用系统。近年来,Sun公司的J2EE平台凭借Java语言的诸多特性和企业软件开发中的种种经验,成为企
本文对数字海洋中各种数据格式转换及多源SST的融合进行研究。当今数字海洋的研究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各种记录海洋信息的数据格式层出不穷。各种不同的数据格式,不同的开发工具
无线mesh网络(WMN)基于其先进的数据传输理念,在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基于多跳、高容量、易组织等特点,需要收发数据的通信双方能够随时随地建立相互连接。不足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