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替莫唑胺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与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全脑放疗两种治疗方案,探讨替莫唑胺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地区2010年1月-2016年4月32例术后复发性PCNSL患者,年龄45-66岁,体能状态评分60-90分,这些患者均为手术切除加一线放化疗后复发患者,并且所有患者复发后均经导航穿刺病理组织学证实确诊为非霍奇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16例接受替莫唑胺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余16例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全脑放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按上述方案完成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影像学表现上的治疗有效率(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PCNSL肿瘤相关实验室检验指标(血LDH、血尿β2微球蛋白)变化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存率分析进行评价。采用SPSS20.0计算机医学分析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随访6-18个月,对照组影像学上有效率为43.75%,观察组影像学上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7.944 P<0.05),故观察组治疗方案在影像学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治疗方案。PCNSL肿瘤相关实验室指标(血LDH、血尿β2微球蛋白),观察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均小于0.05),故观察组治疗方案在降低PCNSL肿瘤相关实验室指标上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胃肠道功能紊乱、头晕头痛、脱发、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骨髓抑制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故观察组治疗方案在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2±2.2)和(13.4±0.8),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 P=0.041),故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优于对照组。结论:替莫唑胺与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使用是治疗术后复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一种有效方案,其治疗疗效优于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全脑放疗,它具有疗效好、骨髓抑制程度低、中位生存时间长的优点,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但本研究随访时间短,样本量小,其远期疗效如何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