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世纪流行于欧洲大陆的“中国风”艺术热潮近些年来随着中西艺术交流的不断深化从而成为一个学术界的热点话题。英国作为欧洲第一个进入现代社会的国家,海外贸易的扩张和对君主权力的限制导致其“中国风”艺术显然带有与法国、荷兰等大陆国家不同的社会文化特点。同时,十八世纪是英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也是英国艺术崛起的时代,在摆脱多年欧洲大陆画家的垄断后,大批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和评论家相继出现,如威廉?荷加斯、约书亚?雷诺兹、亚当?罗伯特、威廉?钱伯斯、艾迪生和沃波尔等,他们在掌握英国自身艺术话语权的同时,对作为潮流的“中国风”艺术进行了自我的思考和评价。海外贸易的扩张使得大量中国视觉艺术以工艺品的形态呈现在英国人面前,面对东西方截然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对于一直以来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焦点透视传统影响的英国人来说,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视觉艺术表现对象呈现的平面化、观察视点的动态化、人物形象的女性化和风格展现的奇异化等特点都给英国人带来不小的视觉冲击。本文试图以十八世纪英国的“中国风”所呈现的图像入手,分析西艺术交流的过程中东方图像如何被观看、接纳、追捧并通过英国人自身的改造融入西方的艺术法则从而带上自身的印记。体现“观看他人,塑造自己”的精神。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重点确立“中国风”影响英国观看机制后的三个特征,分别为视觉透视上的差异、“中国风”的女性话语、以及东方图像带来的奇异之感。第二部分就第一部分特点产生的动因进行探讨,主要从当时殖民贸易的扩张、对中国文化的向往以及艺术大环境的影响三方面进行。第三部分通过园林、绘画、室内装饰具体例子的分析对第一部分所提出的特点作出回应。十八世纪中期,英国的“中国风”艺术在高潮中慢慢走向衰落,第四部分就衰落过程、原因以总结,并对“中国风”艺术在英国的后续影响加以呈现,试图证明“中国风”艺术对英国甚至整个西方的影响具有延续性。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与作品的图像分析,从中确立十八世纪“中国风”艺术影响的背景下英国作为接受者、中介者在借鉴、协调、挪用、改造东方异质文化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能动性与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