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矛盾愈加突出,如何合理高效的配置有限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以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全国的卫生统计数据,在对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测算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检验各省份的配置效率是否受到空间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政策制定者科学合理的配置和调整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本文以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测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核心,其中效率是贯穿全文的研究主线。首先,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出发,以资源配置理论和效率理论为基础,对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使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11年各省域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测度。该模型充分考虑了投入和产出的松弛问题,同时弥补了基本模型效率值不能超过1的缺陷,因而更适用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在将测算得出的医疗卫生配置效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效应及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主要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展开实证研究。通过对全局Moran’s I指数进行测量,研究表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较高,说明影响机制的研究中不能忽视空间因素。因此我们将空间因素引入计量模型中,通过比较相关指标,本文发现空间误差回归模型(SEM)更为合理。通过对回归结果的分析可知,在考虑空间效应的影响后,教育水平、政策扶持力度、市场化水平、医疗规模对我国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较为显著,而人均GDP、人口密度和城镇化水平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则并不显著。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四条政策建议,即提高政府卫生支出所占比例、构建适当的卫生领域准入制度、提升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以及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交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