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山地型历史街区微空间活力复兴研究——以观海山历史街区为例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kao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历史街区环境遭到破坏,地域文化特色逐渐丧失,历史街区微空间活力逐年下降。历史街区微空间集中展示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是街区复兴之源。如何通过历史街区微空间的优化设计,为脆弱的城市地段注入活力,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热衷的研究方向。  青岛拥有独特的滨海山地地形风貌,13个历史文化街区有特殊的历史、文化、景观,集中体现着青岛的地域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街区的建筑由于保护欠佳,破损严重,特色丧失。街区内的道路、景观等外部环境日渐破败,导致了街区微空间的活力逐年下降。青岛山地型历史街区作为青岛重要的历史街区类型,多以居住功能为主。传统居住文化深深影响着街区微空间,而街区微空间的活力状况关系着历史街区未来的复兴。  本文从青岛山地型历史街区出发,对历史街区微空间的现状进行调研。通过分析微空间活力影响要素,试图挖掘微空间复兴的潜在活力,建立历史街区的活力要素评价体系。首先对相关概念作了界定,列举了国内外历史街区微空间更新的相关研究,归纳街区微空间更新设计方法,同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设计过程和建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借鉴其改造经验。其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青岛山地型历史街区的历史沿革和微空间现状调查分析,结合活力要素体系归纳历史街区活力复兴总体策略。提出针对青岛山地型历史街区微空间的改造原则和改造方法。最后将总结的改造原则和改造方法进行具体应用,着眼于建筑设计层面,对青岛观海山历史街区微空间进行概念性改造研究。从物质环境和社会文化两个角度论证历史街区微空间活力复兴的设计方法。希望通过此方案的研究,为青岛山地型历史街区微空间改造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逐渐增多,人们对于休闲活动、接触大自然、回归俭朴生活的需求正快速增长,尤其
“十年树人,百年树木”,大学是提升能力和开发智慧的孵化器,是培养科技精英的摇篮。人才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尤其是大学教育更是定性、定格的关键阶段,也关系到一个人对社
庭院是中国传统建筑实践的历史精华,是中国建筑中最为显著的一种特征。現今,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曾经遍布全国的庭院建筑已经逐步被城市建筑所取代。以成都为例,近10年中成都的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人地矛盾日益加剧,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多次提出扩大住房保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设施服务体系的中枢,起着承接上级县级医院和指导管理下级村卫生站的作用。随着我国发达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现行的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已经难以满足沿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朝着都市化、都市连绵区、区域一体化的方向迈进,大都市的空间形态问题是这一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世界上著名大都市城市形态的发展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而
论文主要从关中传统民居聚落与民居建筑单体的研究出发,着眼于传统文脉建筑在当代传承中的研究,以传统文脉内涵的文化性、地域性与时代性为理论依托,分析和研究关中传统民居
20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滨水环境的恶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滨水区的更新与再开发正在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现象。发展至今,滨水空间逐渐由生产型向生活型、服务型功
传统村落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海桑田与斗转星移,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土地的基石,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但是传统村落在受到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商业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影响的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加速推进,城乡资源紧缺,城乡发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关中地区是传统的农耕地区,村镇聚集,农业人口众多。在城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