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整体设计的总称,其中包含纸张的选择、开本的选择、版式的设计、封面的设计等等。近年来由于印刷工艺的发展,书籍装帧行业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在这种发展的趋势下,怎样更好的使书籍传达其内容,怎样使其内容更好的为读者所接受,也就逐渐的成为书籍装帧设计者共同研究的一大课题。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切入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视知觉”一词,源自阿恩海姆先生于1974年出版的《Art and Perception》,即后经著名美学教育家滕守尧先生编译在国内出版的《艺术与视知觉》一书。阿恩海姆先生的视知觉理论主要的理论依据来自于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一些理论和实验,将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些理论运用到了美学理论的研究。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阿恩海姆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张力”说,这是其视知觉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书籍设计过程中,对于视知觉理论的运用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设计一开始作为艺术的边缘学科,其创作过程和创作形式跟传统的艺术门类虽然有一些共通之处,但也是具有一定的差异的。近年来,“用户体验”、“受众心理”等一系列的问题频繁的被设计师们提起,设计行业的各个门类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书籍装帧设计也是其中之一,它与受众的关系更为密切。一本书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使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而在设计过程中加入心理学范畴的一些考量,对其设计过程和最终的设计效果都会有相当深刻的影响。在众多心理学门类中,格式塔心理学无疑是完全可以指导设计实践的一门理论。相对于心理学其它学派,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从一开始就与视觉分不开。运用这一理论并对设计实践加以指导,更是有效的设计出令读者满意的版式的一条捷径。视知觉的理论既涉及了心理,又涉及了设计,是很好的将设计与受众之间联系在一起的一根纽带。而目前国内的书籍装帧设计行业内虽然经典作品不断出现,但相对来说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糟粕。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探索人在知觉事物时的规律,借以寻求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创新的途径,或是探求用更为丰富的艺术形式进行表现的方法,从而在设计过程中找到一定的理论指导毫无疑问是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