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起源于印度,在东传进入中国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传承,并在中国传统文化大的背景之中进行着融合与演变,产生了独具特色且自成体系的中国汉传佛教,同时佛教文化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本土的传统思想与文化观点。佛教文化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也就是佛教宇宙观。它是基于佛教语境与义理系统,通过宇宙结构与宇宙图式来传来其宗教教义、实践其宗教特性的理论与观念。作为中国传统佛教建筑的重要设计意匠,佛教宇宙观对其外部群体布局与建筑配置、建筑单体设计以及内部空间的形式布局、景观配置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作为佛教文化与建筑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未受到学术界、设计界的重视与深入研究和实践探讨,存在着许多研究空白与疑问。笔者从佛教宇宙观与佛教建筑及其园林环境两大部分来解析佛教这支对我国文化、思想影响颇大的宗教形式图式化语言,分析、归纳佛教宇宙观在须弥山世界与净土世界两大线索中的核心内容,以及其对佛教建筑影响下展现的表意性和文化性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佛教建筑与园林环境的设计意匠,找到佛教空间与宇宙图式系统间的内在联系。本文上半部分以佛教宇宙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须弥山世界与净土世界两条线索为基础,将其在经文典籍中的基本内容与图式信息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佛教宇宙观的内在特性进行归纳整理,并在其传入中国后的逐渐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深入地图式化分析。后半部分以佛教建筑及其园林环境为主,通过“群体空间——单体空间——内部空间”这样一个空间递进的脉络层次进行研究,寻找佛教建筑在汉化地过程中与宇宙观图式语言之间地契合点,示范佛教空间中图式化地设计表达与方法。最后对佛教宇宙观对佛教建筑的影响进行总结概括,以期为宗教建筑的设计展现出一种新的角度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