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分析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冠状位失平衡出现的风险因素,术后交界性后凸出现的风险因素及术后颈椎曲度改变的特点。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7年7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3例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颈 7 铅垂线(C7 plumb line,C7PL)至瓶骨中垂线(central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距离(C7PL-CSVL)是否大于20mm将患者分组:若术后C7PL-CSVL>20mm则分为术后冠状位失平衡组(Coronal ImBalance,CIB);若术后C7PL-CSVL<20mm则分为术后冠状位平衡组(Coronal Balance,CB)。使用t检验、连续校正性卡方检验分析各参数的差异性。使用卡方检验分析计数使用Pearson检验分析术后C7PL-CSVL与术后各参数及相关数据的相关性。2、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7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3例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X线片上测量颈椎前凸角(CL)、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融合节段内腰椎前凸角(LIF)、C7矢状位垂直距离(SVA)。同时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Risser征、末次随访时间、融合节段椎体数目(NVF)及术前胸腰段/腰弯(TL/L Curve,TL/L C)。依据患者术前CSA分为颈椎前凸组(L组,CL<0°)、颈椎后凸组(K组,CL≥0°);依据患者末次随访时CSA较术前的改变分为颈椎前凸增加组(I组)与颈椎前凸减少组(D组)。使用t检验分析L组与K组、I组与D组对应参数的差异性,使用LSD-t检验分析各组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参数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CL与I组和D组各参数的相关性。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3、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12月本中心脊柱外科收治的33例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末次随访时近端交界角(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PJA)较术前增加>10。的患者分为近端交界性后凸组(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另一部分患者分为非近端交界性后凸组(Non-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Non-PJK)。使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参数的差异性;卡方检验分析计数资料;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PJA与各参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本次研究的样本中男性患者10人,女性患者33人,平均年龄15.8岁。其中有17人术后出现CIB(39.53%),末次随访时均获得冠状位平衡。所有患者、CIB组、CB组中术前与术后胸腰段/腰弯(TL/L Curve,TL/L C)、胸弯(TL Curve,TC)、C7PL-CSV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B组与CB组在LIV选择上没有差别,术后下固定椎倾斜度(LIV Tilt)≤6°的患CIB组中3人,CB组中15人。CIB组中术后与末次随访时LIV Tilt有差异。CIB组与CB组组内比较术前与术后LIV远端椎间盘角度(Distal Disk Angle,DDA)有差别,DDA变化均大于UIV近端椎间盘角度(Proximal Disk Angle,PDA)变化。术后DDA开口朝向主弯凹侧有7人,CIB组6人,CB组 1 人。术后 C7PL-CSVL 与 DDA、L5 柔韧度(L5 flexibility rate,L5 FR)、L5 矫正率(L5 correction rate,L5 CR)有相关性。2、43例患者中男10例,女33例;年龄15.8岁,随访22.8月。L组15例,K组17例;Ⅰ组26例,D组17例。L组与K组、Ⅰ组与D组的基本资料对比差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TBK较术前增加(p=0.000);术后TLK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00);CL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无统计学差异。L组与K组术前CL(P=0.000)、LIF(P=0.029)、SVA(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K组中末次随访时CL较术前改善(P=0.025),TK较术前增加(P=0.000);术后TLK较术前减小(P=0.002)并维持至末次随访(P=0.002)。Ⅰ 组与 D 组术前 LL(P=0.043)、CL(P=0.009)有显著性差异(P<0.005)。Ⅰ组末次随访时CL较术前改善(P=0.008),TK较术前(P=0.000)及术后(P=0.001)增加;术后TLK较术前减小(P=0.005)并维持到末次随访时(P=0.006)。D组术后LL较术前增加(P=0.011)并维持到末次随访(P=0.001)。Ⅰ组术前CL与TK、SVA有相关性;D组CL术前与LL,SVA,术后与TLK、SVA,末次随访时与TLK有相关性。3、本次研究中PJK组12人,男性3人,女性9人,平均年龄为13.58岁;Non-PJK组21人,男性5人,女性16人,平均年龄15.1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JK 组 TK、PJA、LL、LIF、PI-LL、TL/LC、TC;Non-PJK 组 TK、TLK、LIF、TL/LC、TC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JK组与Non-PJK组两组比较中末次随访时的TK、PJA、LL、PI-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的PJA 与 TK(r=0.805,P=0.000)、TLK(r=0.397,P=0.022)、LUF(r=-0.357,P=0.042)、PI-LL(r=-0.528,P=0.002)、LL(r=-0.364,P=0.037)有相关性。结论第一部分:术后LIV Tilt控制在6。以内可以降低术后CIB发生的风险;术后DDA张口朝向主弯凹侧,可能是术后发生CIB的一个风险因素;术前C7PL-CSVL过大是术后发生CIB的一个风险因素。第二部分:术前CSA后凸的患者术后CSA改善更为明显;随访中TK的增加、术后TLK的改善可能有助于CSA的改善;术后只有LL增加而无TK、TLK的改变则可能不会引起CSA改善。第三部分:术后TK、LL过大可能是发生PJK的因素;可以通过术中减少TLK、通过PI将LL调整在合适的范围内防止术后PJK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