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森林火灾作为一种突发性强、危险性高、救援难度大的自然灾害,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森林火灾不仅会烧毁树木、减少生态资源,还会造成空气污染、引起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当前,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的森林火灾多达20余万次,烧毁的森林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0.1%。2021年上半年,中国境内累计发生森林火灾518起,较历史同期虽有所下降,但仍较为频繁。随着极端气候的增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火灾作为一种突发性强、危险性高、救援难度大的自然灾害,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森林火灾不仅会烧毁树木、减少生态资源,还会造成空气污染、引起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当前,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的森林火灾多达20余万次,烧毁的森林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0.1%。2021年上半年,中国境内累计发生森林火灾518起,较历史同期虽有所下降,但仍较为频繁。随着极端气候的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及生态建设的开展,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大幅提升,及时掌握森林火灾多发态势、预防重大自然森林火灾的发生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需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森林可燃物识别对防范森林火灾的发生、预警和灾后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基于星载LiDAR与多源遥感数据,开展漠河地区基于植被类型识别、结构反演的可燃物监测方法研究,实现区域10 m分辨率的森林可燃物制图,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1)围绕森林可燃物的火行为特征,建立可燃物类型系统;2)发展基于决策树的植被类型识别方法,实现植被类型划分;3)以星载LiDAR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联合多源遥感数据,结合机器学习模型构建离散森林冠层高度外推反演模型,实现森林冠层高度的外推反演;4)结合实测数据,深入分析森林基高与植被覆盖度、冠层高度的关系,通过构建森林基高反演模型从而获得结构数据。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建立可燃物类型系统。开展可燃物种类、载量、空间结构变化等对火行为影响的研究,发现随着载量增加、水平连续性和垂直连续性的增强,火行为逐步由地表火向稳进树冠火和急进树冠火发展,依据此特征从而进行多要素、逐级别的可燃物类型划分。根据可燃物载量以表征植被燃烧量,将一级可燃物类型划分为森林、灌丛和草地。考虑到植被易燃性和空间结构,结合燃烧蔓延临界覆盖度和乔木基高进一步细分,最终形成12类二级可燃物类型。结合漠河地区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白桦林等主要树种,派生出区域性的16类自然可燃物类型。(2)开展植被类型分类方法研究。开展最优分割尺度研究,利用单一变量法及ESP2评价算法,分别固定形状因子和紧致度因子,确定最优分割尺度为70,shape=0.1、compactess=0.5为最佳同质性参数组合。基于多源信息分析,为增强光谱空间的可区分度,构建比值型近红外植被指数TIRVI以提高白桦林的识别精度,结果表明基于TIRVI植被指数的识别精度较随机森林与SVM算法分别高出7%、6%。结合光谱与纹理特征信息,构建决策树分类模型以实现漠河地区的植被分类,整体的分类准确度为92.9%。(3)建立离散森林冠层高度外推反演模型。采用随机森林模型用于森林冠层高度的反演及外推,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的训练与验证R~2最高为0.907、0.802,外推反演的冠层高度大部分在正常范围内,且在1:1线附近紧密围绕。相较于多元线性回归、K邻近和梯度提升树模型,随机森林模型的训练和验证R~2均高出0.5以上。(4)建立多尺度、逐级拟合的植被覆盖度反演模型。为降低10m尺度下植被覆盖度计算的不确定性,分别建立地面实测与GF-2反演植被覆盖度、Sentinel-2与GF-2反演植被覆盖度的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地面实测与GF-2反演植被覆盖度、Sentinel-2与GF-2反演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均较高,R~2分别为0.83、0.82。结合107个地面调查样本点的精度评价,实测与修正后的Sentinel-2反演植被覆盖度的拟合R~2高达0.9,二者具有高一致性。(5)建立森林基高反演模型。利用植被覆盖度、冠层高度与基高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通过建立冠层高度与基高的线性模型,利用二者的相关性初步反演基高。引入植被覆盖度,构建二元一次方程模型对初步反演的基高值进行修正,以获得三种森林类型的基高结构信息。训练结果表明,白桦林、兴安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的基高反演精度较高,反演与实际值的拟合R~2均在0.7以上,高度Bias及RMSE都在1m以内。验证结果表明,白桦林与兴安落叶松林的基高拟合R~2均在0.6以上,其中白桦林的拟合R~2高达0.94。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患者血清脂质组学分析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一医院收治的80例T2DM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者,根据肝活检结果分组,其中T2DM并
为促进货流“公转铁”运输,打造低碳高效的运输体系,推动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考虑碳税机制,将碳排放量转换为碳排放成本,构建以最小化货物运输成本、换装成本和碳排放成本之和为目标的铁路驮背运输方案数学模型。基于交通网络基本原理,将运输网络换装节点进行扩展,以科学表示铁路驮背运输换装过程,并模拟各节点间的运输路径。结合算例,运用Lingo求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铁路驮背运输可有效降低货物运输成本和
积雪和冰川作为青藏高原淡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对中国乃至亚洲多个流域的水文过程以及水资源量估计具有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雪山、冰川分布广阔,冰雪融水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重要补给来源,其时空变化对三江源地区水文过程与水资源具有重大影响。获取准确的长时间序列冰川边界数据是研究冰川变化及其对水文过程影响中最基础的工作。传统的冰川提取方法在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甚至不同时间下对冰川边界的提取精度差异
随着近几年来对地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星载热红外成像仪朝着高空间分辨率和大幅宽两个发展方向迈进,热红外载荷的全球数据获取能力不断增强。热红外波段受光照条件和大气散射的影响小,对云层的穿透能力强,可全天时成像。SDGSAT-1卫星于2021年11月成功发射,是全球首颗可持续发展目标卫星,其搭载的热红外成像仪兼具高空间分辨率和宽幅观测能力,能够同时获取30米分辨率和300公里幅宽的热红外影像,将为全球精
川藏铁路是连接我国西南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和战略工程,铁路沿线地质活动剧烈,地热分布广泛,快速查明高温热害的分布,对于川藏铁路的勘查、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热红外遥感反演地表温度是识别地热异常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结果清晰、快速灵活、监测方便等优点,但是在复杂的山区地形背景下,高原地表温度会受到地形差异的直接影响,给地热信息的提取带来干扰,因此需要考虑去除地表温度的地形效应,以提高热红外遥感识别
在过去二十年中,尼泊尔的能源状况有了很大改善。获得电力的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28.9%增加到2019年的94.2%。在2008年“国家电力危机解决行动计划”、“十年水电开发计划(2009)”以及第15个社会导向经济政策制定后,尼泊尔政府改变了能源政策,从而使电力供应取得了巨大进展。发电量从2000年的1632GWh发展到2019年的6173GWh,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国内和国际捐助者的贡献不容忽视
海岛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经济、政治、军事、科学和生态等价值,对沿海国家甚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对海岛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填海造陆活动导致的海岸线属性失调、湿地退化,无序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对沿海湿地的侵占等。此外,海岛地区还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海洋表面温度升高、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威胁。与大陆相比,地理上孤立的
煤炭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次性能源,然而在大量的煤炭开采过程中,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健康的平衡问题日益凸显,矿区周边的水热、植被、空气等生态要素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科学监测与评估矿区生态健康状况,对于维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健康的平衡关系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2000年以来不同时空尺度的多源遥感数据和统计调查数据,综合运用缓冲区分析、趋势分析、权重赋值、遥感解译等多种方法,构建了省级区域尺度和典型矿区尺
交通运输业是中国第二大CO2排放源,为加快中国交通运输业实现碳达峰,文章利用LMDI模型对中国2005年-2019年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各项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并构建STIRPAT模型预测不同情景下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趋势。结果表明:2005年-2019年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呈“持续上升-快速下降-持续上升”趋势;能源强度、人均产值、从业人口规模等三项因素促进碳排放增长,单位周转能耗和运输强度抑制碳排放增长
大宗农作物分类可以提供大宗农作物种植区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情况,预估大宗农作物产量,有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大宗农作物分类是以不同农作物的光谱时间序列差异作为分类特征对农作物进行分类,可以高效地识别不同农作物在不同年份的种植区域及其变化情况。由于同种农作物物候特征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导致基于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移能力较差。农作物时间序列光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