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能源消费转型升级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基于时空效应视角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底,中国农村电气化工作已覆盖所有居民,电网升级改造有序进行,分布式能源项目在偏远地区逐步推进;天然气管网与配套基础设施、服务日益完善;北方散煤治理中气代煤、电代煤工作完成阶段性目标;生物质能技术的推广使沼气、清洁生物质能燃料的使用在农村地区形成一定规模;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扩大,能源生产率大幅提升;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绿色能源体系正逐渐成型。当前农村绿色能源体系建设工作需要与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协同推进,结合各地农村基本条件制定科学有效、现实可行的减碳方案是下一阶段农村能源建设工作的重点,具体而言,即微观视角下“散煤等劣质能源的退出”、“电力等清洁能源的促进”与宏观视角下“农村能源阶梯提升路径的明确”三个实际问题。在政策制定上,需解决农村能源系统建设中遇到的“确立农村清洁能源技术发展方向”、“确立清洁能源补贴原则与控制经济成本”、“合理划分散煤等劣质能源治理区,因地制宜制定治理策略”和“建立全国能源市场机制以促进农村能源升级”四个政策问题。然而当前,政府在清洁能源的生产与消费技术发展工作中缺少系统规划导致农村可再生能源与生物质能发展散乱,电力等清洁能源促进工作中的补贴原则不明确造成非必要的经济成本,散煤等劣质能源治理区划分不合理且治理政策“一刀切”造成北方居民冬季取暖条件变差。此外,在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推进背景下,农村能源阶梯提升工作缺少与其他能源部门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准确的政策着力点。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首先使用能源阶梯理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和“环境影响、人口、富裕程度、技术”框架结合经济与社会视角对农村能源转型升级问题的最新研究构建农村能源阶梯提升的理论框架,探明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总结出农村能源升级研究的空白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文解决的具体问题及主要方法。接下来,在阐明生产、生活习惯带来的时间效应与要素地区间流动带来的空间效应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基础上,使用图表分析与数据描述法分析了农村用能的时空特征。而后在描述农业生产、农村生活能源阶梯的特征后使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农村能源阶梯的时空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机制,弥补了之前能源阶梯的研究中对时空效应考察的不足。第四,在明确散煤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散煤退出的机制后,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构建散煤退出分析的实证模型,并使用多模型比较与回归方式优选的空间计量分析法分析了散煤等劣质能源的退出机制;从问题、理论与计量方法三个方面保证为散煤提出有效策略。第五,在分析当前电力等清洁能源消费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使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考察生产、生活方式与富裕程度对清洁能源消费的影响,并使用分组回归方法考察了这种影响的空间特征,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的提出发展策略。最后结合当前农村所处的城镇化与农业发展同步推进的宏观环境,使用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城镇化推进与农业发展对农村能源消费的作用路径,并给出了下一阶段农村能源阶梯的提升路径。各部分主要发现如下:在农村能源阶梯效应及其时空特征的研究中发现了生产中清洁能源消费存在省际竞争效应,生活中油品消费存在省际示范效应;对煤炭严重依赖限制了农村能源消费随富裕程度提升与城镇化推进而升级;用能习惯对各类能源消费均有促进作用;除燃气外的各类能源在生产、生活间的消费相互促进。在农村散煤退出的研究中发现了农村民用散煤消费存在倒U型收入效应,农业散煤消费随农业发展而增加;城镇化带来的结构效应会减少散煤消费;丰富的煤炭资源禀赋则增加生产与生活中的散煤消费;经济发展联动、人口流动、省际资源市场竞争带来了民用散煤消费的省际示范效应,而农业产业聚集与联动发展以及人口省际流动下的城镇化均会减少农业散煤消费,对散煤的消费习惯会增加散煤消费。在电力等清洁能源促进研究中发现了简单的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或提升居民收入对清洁能源的促进效果有限;在东部地区农村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转变成为促进清洁能源消费的主要动力,中部地区农业生产规模与生产、生活方式对清洁能源促进作用相同,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则是促进农村清洁能源消费的主要动力。农村能源阶梯提升路径的研究发现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应以农业发展为重点而非城镇化推进;城镇化推进带来的农村人口减少需通过生产机械化的中介效应提升农业生产用能的清洁水平,农业发展带来的农民收入增加是生活用能清洁水平提升的主要动力。最终可给出如下政策启示:在利用农村能源阶梯时空特征促进能源升级的方面的启示是根据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确立能源消费与供给技术的发展重点,根据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水平确立清洁用能项目的补贴原则,能源升级工作与应城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现代化工作协同推进,同时注意生产、生活能源升级间的彼此带动。引导用能习惯的同时注意省间合作、资源调动与优势互补。在散煤等劣质能源治理方面应坚持“省间带动、区域协同”原则并与“城镇化”工作协同推进以降低治理难度,注意利用全国煤炭市场调节能力限制散煤流通,利用“资源竞争”及其他手段以引导居民生产、生活中的“用能习惯”以加速治理进程。在电力等清洁能源促进方面应以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改变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为重点实现清洁能源促进工作中的经济成本的控制、推广规模的确立、推广路径的选择。在农村能源阶梯提升路径中应以农业发展为工作重点,以农业机械化推进与农民收入的提升作为政策着力点。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云木香品质的影响。方法 对药材分别进行晒干、阴干、烘箱烘干、冻干等处理,采用HPLC法测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含量,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总灰分测定法测定灰分含量。结果 烘箱烘干、冻干、微波干燥所需时间较短,烘箱40℃烘干后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含量最高,各批药材水分、灰分含量均达到药典规定。结论 烘箱40℃烘干为云木香最佳初加工方法。
中药鲜用是中医药历史上最早的用药方式,并一直流传至今,必定具有其特色与优势。目前尚缺少对鲜品中药统一且明确的加工炮制技术的规范指导。为对此难题提出解决方法,现将传统与现代鲜药材的加工炮制技术进行汇总分析,对鲜药材经现代加工技术初加工后的特点进行汇总说明,并对中药鲜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详细论述。
石家庄市具有适宜中药材种植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研究石家庄市中药材的生产和发展对调节中药材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统计分析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等研究方法,主要调查了石家庄市中药材种植的面积、产值、种类、种植主体的生产情况及种植面积较大的药材价格变化等,结合石家庄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实际提出建议,以期为石家庄市中药材种植的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可能面临多个矛盾,要追本溯源,明确《读本》与原著原文之间的关系;登高望远,明确《读本》与教育首要问题之间的关系;左提右挈,明确《读本》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必须实现从课程目标向教学目标转化、从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转化、从教材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关注新时代学生的特点,提高教学方法的吸引力,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能力。
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前赔偿制度是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有益尝试和大胆探索,该制度运行主要涉及诉前评估、诉前(赔偿)公告、制定调解方案、诉求实现四大主要环节。该制度融合了枫桥经验理念,顺应多元化司法纠纷化解要求,有助于高效办理各类公益损害轻微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能够缩短办案周期、节约司法资源、兼顾办案效果。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该制度,还应当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度,明确调解的限度和范围以及通过司法确认保证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杜仲药材质量的影响,探讨杜仲适宜的产地加工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堆置“发汗”、烫泡“发汗”、阴干对杜仲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外观性状、水分、浸出物、多指标成分(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丁香脂素二葡萄糖苷和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杜仲的产地加工方法。结果:2种“发汗”方法的杜仲在堆置过程中其内表面不能完全变成紫褐色,而是晾晒
<正>惩罚性赔偿是指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侵权人因其严重侵权行为所承担的超出被侵权人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民法典第1232条规定:“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2021年1月4日,江西省浮梁县检察院诉浙江海蓝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污染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以下简称“浙江海蓝案”)①公开宣判。该案系全国首例适用民法典第1232条作出污染环境惩罚性赔偿
期刊
<正>2020年2月14日,蒋志龙先生在《云南考古》微信公众平台发表《云南晋宁古滇国重大考古发现:"滇国相印"封泥出土》,揭开了古滇国又一重大考古发现。3月17日上午,蒙云南省文物专家陈浩先生引导,笔者有幸至晋宁县上蒜镇河泊所考古工作站拜访领队蒋志龙先生,对出土的"滇国相印"等封泥及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观摩学习。按照考古工作规则,正式发掘报告未发表前,不拍摄照片,仅在实验室摹写了封泥图文并做了初步测
期刊
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储量十分丰富,天然气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能源,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天然气资源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天然气生产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天然气生产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对气井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开采,对天然气的收集使用集气设备来完成。本文主要阐述了低压低产气井排水采气的相关概念,分析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低压低产气井排水采气的工
本文针对成都地铁18号线在福州路段的暗挖大跨隧道下穿厦门路既有隧道的工程实际,就大跨度隧道下穿厦门路隧道施工期间的地表沉降控制技术进行了总结,着重总结了大跨度隧道暗挖施工期间的地层加固和开挖方法,所得到的隧道开挖方法和地层沉降控制技术可为今后类似地质条件下暗挖大跨度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的施工和地表沉降控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