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电视剧类型化、本土化的产物,“年代剧”在建构历史记忆、传播主流价值与传承民族文化等方面,有着其他类型剧所无法取代的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宏观社会语境的变迁,“年代剧”中江南影像的生产力和影响力得到空前提升,其在叙事主题、文化内涵与美学意蕴等方面均取得了创新性突破,对建构和传播江南地域文化,唤醒和激发观众的审美想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世纪多元文化并存的语境下,“年代剧”中的江南影像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叙事主题、叙事符码和叙事策略,而是在符合历史背景和大众想象的基础上,赋予江南以诗性文化精神和传统伦理观念。在空间形态上,影像中的江南是理想栖居之地,宁静且浪漫;又是开化之处,孕育了一大批勇开风气之先的儒商和文人;还是一个阴郁之所,封建伦理规制下的江南流淌出颓废、腐朽与绝望的气息。小桥流水、悠悠乌篷、宅第园林等极具江南特色的地域符码成为参与叙事、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在叙事策略上,创作者将悲剧意蕴贯穿其中,以哀婉情愫打动观众;又借助传奇化叙事,追求事件的曲折离奇和缝合照应;更运用陌生化叙事,凭借“间离”效果来吸引观众目光。影像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人类善于怀旧的本性和因距离产生美的效应促进了“年代剧”中江南影像的勃兴。近年来,都市贪婪地向周边延伸,老城逐渐消逝,蜷缩在钢筋混凝土中的现代人,渴望回归那个莺飞草长的环境,“年代剧”中江南影像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逃离城市的想象性空间。其次,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多元文化冲击使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视线,“年代剧”中的江南影像通过对传统场景的想象性再现,使人们经由观看行为进而产生情绪体验,以此完成对自己的“情感抚慰”。同时,主流文化又在这类影像中整合着社会话语,通过对个体命运和国家受难的展现,唤醒国人自我牺牲的精神,自觉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不可否认,“年代剧”中的江南影像不同于以往的文本形态,在言说江南文化、建构江南形象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粗糙化、浅表化等问题成为严重阻碍其长足发展的主要掣肘。因此,新世纪以来大陆“年代剧”中江南影像呈现,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创作者必须在尊重实际的前提下,多角度深入江南地区,力求全面客观地呈现江南风貌。在顺应市场需求的同时,注重作品的艺术品质,深度挖掘江南文化,方能为受众带来高品质的影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