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口危机渐行渐近,“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胎政策的执行均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些社会调查的结果直指高昂的生育成本是生育意愿低迷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基于成本—效益理论,探究生育成本和生育意愿的关系,探讨家庭生育成本的分担机制,以期为今后的生育福利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基于CFPS2010-2016年的数据,采用汇总测算法和等价尺度法对生育成本进行测算。汇总测算的结果显示,生育成本中的构成项目中,教育成本、食品成本和医疗成本所占比重最大。2010到2016年期间,农村家庭生育成本的均值从2765元增加到9258元,中位数从2083元增加到5953元;城市家庭生育成本的均值从2820元增加到9259元,中位数从4067元增加到11280元。城乡家庭的生育成本的均值几乎没有差异,但中位数存在差距。等价尺度法测算结果显示,生育成本为1.62,表明如果家庭中增加一个孩子,夫妻两人需要提高原有收入水平的62%才能维持家庭原有的福利水平不变。可见,我国家庭的生育成本,无论是绝对值或是相对值都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为了进一步研究生育成本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程度,本文引入其他控制变量构建有序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估计结果显示,生育成本对生育意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影响作用远远大于其他因素,而且结果具有稳健性。基于该结论,可以认为提高生育意愿的关键在于如何分担家庭的生育成本。接着,基于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本文进一步构建多层线性模型来研究影响生育成本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的住房价格和医疗资源对生育成本有正向影响,现代化的养育观和对子女的高教育期望也会抬高生育成本。本文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和国外分担生育成本的政策经验,从家庭和社会两个角度提出了分担生育成本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