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盛唐时期的道教生态思想与生态实践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zxcv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东方文化特有的主张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尊重自然万物的理念,与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重新关注道教在生态方面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影响下的相关实践活动,应当说是不无意义的。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道教与生态关系的研究侧重于纯粹的思想方面,包括道教生态思想的来源、整体的基本特征、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等,除部分专著有所涉及外,少有论文专门论述道教与生态实践的关系,亦少发现以某一时间段为对象的具体研究。本文则强调道教在生态实践中所可能起到的作用,同时拟以初盛唐时期(即安史之乱之前)为限,在勾勒出道教生态思想的轮廓之后,从法律、道教徒的生态实践、道教辐射群体的相关生态实践三个方面,主要以选取一些具体人物的活动作为代表的方式,来阐述道教生态思想之于生态实践的作用及可能的影响,并试图去触及这些影响的内在机制。最后本文认为道教生态思想对生态实践的影响是复杂而微妙的,因为无论个人或是群体的生活实践都决不是只受某种单纯因素的影响,一种思想或者价值理念只有在成为主体的近似于信仰、原则等核心思想理念时,才会充分发挥其作用,否则它将被淹没在各种其它思想、欲望、情绪、物质功利之中,难以单独在实践中显示出自己的力量。这使得道教在中国传统的生态实践中可以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不过也不宜过分地去将其夸大。
其他文献
生态文明是人类深刻反思工业文明弊端的产物。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观的重要内容。普适计算极大地丰富了生态文明观的内容,促进生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飞跃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却没有像经济一样稳定的发展,反而遭到了进一步的恶化,诸如土地沙化、耕地面积减少、空气污染、水质减少、资
尊严生活何以如此感动中国、感动世界,何以如此深入人心?关键是尊严生活符合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切实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内在精神。尊严生活的核心是人的体面生存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