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这就需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活动规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结合2005年8月在河南省获嘉一中对初中、高中几个班级部分学生的调查访谈,以及参照一些中外学者的调查研究成果,对影响中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理因素进行探析。 第一部分参照认知主义学派和建构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从“前认知阶段——感知阶段——记忆和保持阶段——理解阶段——应用阶段”分析了中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理过程。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是在主体“前认知”参与下,经过感知接收历史信息刺激,并将其转化为历史表象,历史表象存储在大脑中,需要时能随时提取出来,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历史理解过程,形成对历史现象、历史事物的属性、联系与关系以及本质规律的认识,运用这些认识解决新的课题或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探讨了影响历史学习的内部因素,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一旦开始历史学习,前认知形态就会介入学习过程并发生影响,其影响可分为同化和顺应。学生要把感知的历史材料变成个人的知识财富,必须具备接收并理解这些感知材料的认知心理结构,其中较重要的是历史思维能力。不过,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差别往往并不显著,表现薄弱的常常是非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学习态度、意志和自我评价。这些非认知因素是影响历史学习的主要内部因素。 第三部分探讨了影响历史学习的外部因素。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长辈的态度及要求;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建设,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影响学生头脑中历史表象的形成,学校的历史课程安排有时会影响学生上历史课时的心境;教师的业务水平影响历史课堂教学气氛,教师的情感与威信影响学生学习心理,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历史教科书的广度、深度、难度,以及编排、组织和呈现方式等,影响学生的历史理解和历史思维;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历史学习的态度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