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作为我国的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客观存在并受到政府、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关照。2004年始,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首次锁定、聚焦“三农”,瞬间点燃了公众的热情。作为审视、丈量政府作为的标尺,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无论是基于政治话语还是基于平民话语都高度挑逗、刺激着公众的“神经”,容纳9亿人口的农村长期面临着经济收入低、社会保障差、贫富差距大、教育资源匮乏以及城乡改造等危机与“疼痛”。面对社会变迁、改革“伤痕”,在“媒介即万物、万物皆媒介”(麦克卢汉语)的当下,以《新闻联播》为龙头的“政府喉舌”是如何收编意义、生产话语、淡化风险的成为“三农报道”研究的新突破口。基于此,本论题选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12年度的411条涉农报道为研究蓝本,并与批评性话语分析密切联系,以此审视《新闻联播》作为媒介话语的意义生产手法与权力运作机制。论文的第一部分从修辞角度考量权力与媒介的共谋关系,即意义与权力,话语与隐喻的内在关联。《新闻联播》源于权力主体对诠释权的掌控动机,不可避免的坠入与国家话语的同谋与协商之中,《新闻联播》“例行的、视为当然的每日思想结构促成了垄断的结构”(葛兰西语),最具有言说的意义。同时,牺牲、进步、最美等生产性话语高调登场再现、建构英雄(干部或精英)形象,以回避公共疼痛,涂抹社会苦难,从而产生一种“统一的感觉”(特里·伊格尔顿语)。论文的第二部分从神话角度探讨《新闻联播》中的象征符号,以及政府与百姓、意识形态与互动仪式、新闻话语与权力规训之间的支配关系。争夺合法性成为“认同所组织起来的意义”(曼纽尔·卡斯特语)得以发生和构造的原初动力,它“来自集体记忆和个人幻觉,也来自权利机器和宗教启示”(曼纽尔·卡斯特语)。高强度的互动仪式迅速恢复了个体作为成员身份的感觉,情感能量、团结力量在被言传、被神话的“习近平”、“温家宝”符号的反复出场、强调下汇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