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发展自古以来就关系到我国民生大计的发展根本,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进一步突出了乡村问题在我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对乡村旅游地不断深入,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往往是区域经济的领域,大多以定性为主,缺乏与定量方法的结合,而目前对乡村发展的研究大多是从研究社会问题的角度入手,以城市规划学科的专业领域来进行乡村旅游空间规划策略的探讨还比较少。笔者以乡村性评价为切入点,通过定量分析评价对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具体的空间规划策略,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首先,通过对研究区北镇市的交通区位、旅游资源、人口分布等方面的介绍,对研究区有一个整体清晰的认识,随着介绍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为下文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乡村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再针对乡村旅游发展来构建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从五大乡村性要素中共选取20个评价指标,分别确定其指标权重,对数据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进而代入乡村性指数计算,得到乡村性评价的总体和分类两个层次乡村性指数。其次,由上述得到的乡村性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北镇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三种不同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对其进行乡村旅游空间优化。农业主导型乡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对北镇市域的基本农业与旅游资源点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并对区域旅游的竞合关系进行分析,分析北镇市的旅游客源市场。交通发展型乡村的空间分布,对市域内部交通可达性和对外交通的可达性与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关系的分析。景区带动型乡村的空间分布与理想模式,并对不同景区间的吸引力和旅游接待能力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上述对不同发展模式的乡村旅游空间分析,提出农业主导型的空间规划策略是加强农业规模集聚化、乡村旅游产业平台化、居住空间多样化;交通发展性的空间规划策略是加强对外交通可达性、完善内部交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景区带动型的空间规划策略是保持生态安全完整性、提高空间功能复合性、保持乡村肌理原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