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3Kδ在PVR中的作用机制及视网膜病变治疗新途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03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与视网膜牵拉和脱离相关的临床综合征。视网膜和玻璃体腔表面具有增殖潜能的细胞增殖和收缩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前多数情况下,可以实现与PVR相关的视网膜的外科手术复位,但视觉恢复效果仍较差。在多达10%的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发现,一定程度的PVR尽管进行了复杂的手术,但大多数病人仍会视力低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特别是其增生阶段(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与病理性血管生成有关,是导致失明的第二大原因。当前,PDR治疗方法通常使用VEGF抗体(兰尼单抗或贝伐单抗)或由融合至VEGF受体胞外域的抗体Fc片段组成的重组蛋白来中和玻璃体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但在许多PDR患者中都观察到了耐药性,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本论文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研究PI3Kδ在PVR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探索PVR基因治疗新途径;并从天然单体化合物中筛选潜在的治疗视网膜病变(如PVR和PDR)的先导化合物或药物,为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研究磷酸肌醇3激酶δ(PI3Kδ)在玻璃体诱导的Akt/Mdm2/p53激活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迁移中的作用磷酸肌醇3激酶(PI3K)是脂质家族蛋白激酶,其在信号传递方面起关键作用。PI3Ks包括PI3Kα,PI3Kβ,P13Kγ和PI3Kδ。PI3K在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起重要作用,但是,PVR涉及何种PI3K亚型尚不清楚。本章研究表明,p110δ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s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为了阐明PI3K亚型在PVR形成中的分子机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p110δ敲减细胞系,并采用p110δ特异抑制剂Idelalisib用分子和药理学方法灭活p110δ,证明p110δ灭活可阻止玻璃体诱导的Akt/Mdm2/p53通路的激活以及在PVR形成中细胞固有的细胞应答,进而阐明了PI3K亚型在PVR形成中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为RPE(如PVR)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2)TGF-β2诱导的PI3Kδ信号转导环在PVR疾病中的作用在PVR的发展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EMT)是细胞主要的应答反应,而转化生长因子(TGF)-β2是诱导EMT的关键因素。PI3K/Akt信号通路是实验性PVR的重要调节通路,而在玻璃体诱导的Akt激活中,PI3Kδ亚型起主要作用。本章研究表明,通过CRISPR/Cas9或药理学(Idelalisib抑制剂)方式使PI3Kδ失活,可有效阻断TGF-β2诱导的Akt激活以及EMT。Idelalisib对PI3Kδ的抑制作用还可以防止在小鼠中实验性诱导的PVR形成。进一步研究发现TGF-β2诱导PI3Kδ/Akt/Mdm2/NF-κB途径控制PI3K的催化亚基p110δ的表达,并产生正反馈回路,这一通路的发现为阐明PVR的发病机理奠定了基础。(3)Chalcomoracin预防玻璃体诱导的Akt活化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迁移为了寻找治疗视网膜病变新的药物或先导化合物,本章选用实验室从真菌感染的桑叶分离得到的天然单体化合物Chalcomoracin(CMR),研究其抑制玻璃体诱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和PVR固有的细胞反应。研究表明,CMR对ARPE-19细胞IC50在72小时为35.5μM,而5μM的CMR则可显著抑制玻璃体诱导的Akt激活和p53抑制。此外,还发现CMR能有效地阻断玻璃体刺激的ARPE-1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收缩,表明CMR是一种潜在的PVR预防剂。(4)Capilliposide B在人原代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中阻断VEGF诱导的体外血管生成异常的血管生成与PDR的形成有关。本章探讨天然产物对PDR的治疗的可行性。Capilliposide B(CPS-B)是一种来源于细梗香草(Lysimachia capillipes Hemsl)的齐墩果三萜皂苷,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生成信号通路和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EC)在PDR中的细胞响应。研究表明,CPS-B对HREC细胞IC50在72小时为8.5μM,而1μM CPS-B则可特异性抑制VEGF诱导的VEGFR2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酶Akt和Erk的活化。发现CPS-B有效地阻断了VEGF刺激的HREC增殖,迁移和管形成,表明CPS-B是一种潜在的血管新生相关疾病(如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预防剂。
其他文献
21世纪初以来,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持续发展,使其成为细胞基因组转录组分析的有力工具。常规大量细胞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需要上万个细胞,所测结果实际是一群细胞基因表达的平均值,并不能鉴别细胞之间基因表达的异质性。近二十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广泛应用于胚胎发育、癌症、免疫等研究领域。但是目前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仍然存在
TGF-β信号通路是广泛调控生物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TGF-β可以通过促进p15、p21、p57等抑癌基因的表达以及下调c-Myc等原癌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以维持细胞正常的增殖稳态。因而,在多种癌症中TGF-β信号通路被作为破坏的靶标以实现癌细胞的过度增殖。比如在白血病中,虽然白血病类型有很多,但TGF-β信号通路被普遍认为是受到抑制的。而且,多种实体瘤中TGF-β信号通路中
肺癌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更是位居全球首位。其中,约85%的肺癌病人在组织病理类型上表现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由于NSCLC具有发病隐匿和高转移的特点,很多病人在确诊之初就已经发现肿瘤转移,导致病人错过最佳的手术治疗时间。这也是造成NSCLC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NSCLC的致病机制,对于发现新的临床早期
极化激元在空间分布上的高度局域化传播为现代光学芯片集成与高速光学信号处理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思路。出于系统能耗的思虑,光学系统中有效载荷的有限激活与模块隔离均十分重要,对常规硅光芯片1310 nm或1550 nm的工作波长而言,其所需的隔离空间相应较大,这极大地限制了片上光学系统的集成度。相较于常规硅光芯片,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异质结构中支持的复合表面等离-声子极化激元可以在硅基芯片的基础上实现小于30
作为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的组织,呼吸道不仅为肺部提供温暖湿润的空气,更是对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的第一道防线,而嗅觉、味觉等化学感觉信号通路便是呼吸系统细胞感知空气中外来刺激的重要途径。对呼吸道嗅觉、味觉受体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研究不仅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呼吸系统应激反应和固有免疫的调节,更能够带给人们仿生学上的灵感,将基础生物学的认识应用到先进传感器的设计之中。本文以呼吸系统中的化学感觉信号转
血管在成年哺乳动物心脏中以高度成型和组织化的血管网的形态存在,生血管的过程往往只在血管组织缺氧等生理因素刺激的条件下才会发生。在缺血性损伤的心脏中,由于心肌层中血管网有限的增殖能力无法满足心肌细胞对氧气的需求,最终导致心肌组织经历不可逆转的损伤。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心脏内源性cKit阳性细胞已被证实能够产生大量心脏内皮细胞但极少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而内皮细胞的产生对生血管过程至关重要,因此,c-Ki
自身炎症性疾病是指在没有高滴度自身抗体或抗原特异性T细胞参与的情况下,机体发生非诱发炎症的一类遗传疾病,例如家族性地中海热,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周期性发热、皮疹、CRP升高、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基底节钙化或肺间质病等多种形式的系统性炎症。发现新致病基因并深入研究致病机制对患者的精准治疗和研究基因的生理功能都有重要意义。RIPK1在死亡受体或模式识别受体介导
人多能干细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hPSCs)具有在体外维持环境下自我更新及在特定分化条件下分化为三胚层细胞谱系的能力。因此,hPSCs可以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为再生医学提供细胞移植所需的各类功能谱系。然而,hPSCs及其分化产生的功能谱系具有免疫原性,即移植由hPSCs分化获得的细胞/组织会诱发受体患者体内的同种异体免疫排斥反应,造成移植物的死亡。因此,构建低
[背景]致病菌的抗菌素耐药性是一个全球范围的关键问题。到目前为止,在医疗行业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使得医学领域重新研究曾用于临床且曾被认为具有毒性的药物。其中,能够杀死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环状阳离子肽粘菌素(比如,粘菌素)已被当作人类抗菌的最后一道防线。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这些药物因其对神经系统的毒性而停止使用;然而,新的临床实践和可能改进的生产工艺已经使它们可以被更安全地使
CRL4作为E3泛素连接酶,可以结合不同的接头蛋白(称为DCAFs),这些接头蛋白通过招募各自特定的底物到CRL4 E3泛素连接酶上发挥多种生理学功能。DCAF2(又称为CDT2或DTL)是CRL4的底物接头蛋白之一。CRL4DCAF2泛素连接酶是公认的细胞周期关键调节蛋白,对于促进细胞周期顺利通过S期和有丝分裂具有重要调控作用。CRL4DCAF2可以引发染色质复制起始蛋白(CDT1,SET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