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中国糖尿病发生率高达6.7%,并存在上升趋势,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人最多的国家。据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高达30%是普通人的3倍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康复,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进一步研究发现,T2DM患者伴发抑郁在30%~35%之间,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效和必要。但是,以前的研究,针对单一影响因素研究较多,横断面研究、与糖尿病未伴发抑郁相比较研究少,没有建立相应的路径模型。因此,本研究针对T2DM患者,综合个性、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等因素,首先从同T2DM伴发抑郁和非抑郁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特点;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建立路径模型,以期为T2DM患者伴发抑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T2DM患者伴发抑郁的影响因素及特征;进一步对医学和心理学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了影响因素;然后采用抑郁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生存质量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等,对289名T2DM患者进行问卷测验;将所有研究数据录入SPSS11.5建立的软件,进行t检验、X2检验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最后建立T2DM患者伴发抑郁的影响因素的路径模型。研究结果:1.根据纳入标准最终确定289名T2DM患者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289名T2DM患者平均年龄为52.10龄为±5.36岁;男性152人(52.60%),女性137人(47.40%);已婚198人(68.51%),未婚11人(3.80%),离异19人(6.57%),丧偶61人(21.11%);小学及以下45人(15.57%),初中73人(25.26%),高中/中专89人(30.80%),大专及以上82人(28.37%)。2.289名调查对象中有83名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占总人数的28.72%。抑郁者中轻度抑郁的为32人,占总人数的11.07%;中、重度抑郁者为51人,占总人数的17.65%。3. T2DM患者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婚姻状况方面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 T2DM患者抑郁组和非抑郁组艾森克人格量表分析显示,精神质(P量表分)和内外向(E量表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质(N量表分)差异显著(P<0.01),说明T2DM抑郁组患者情绪不稳定,表现为情绪起伏较大。5. T2DM患者抑郁组社会支持总分显著低于非抑郁组社会支持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支持量表三个维度得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主观支持维度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客观支持维度和对社会支持利用度维度差异非常显著(P<0.01)。6. T2DM患者抑郁组应对方式(在积极维度和消极维度)和非抑郁组应对方式均有显著差异(P<0.01)。7. T2DM患者抑郁组生存质量综合评分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1);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四个领域的生存质量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8.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2DM伴发抑郁的影响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是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社会支持总分、生存质量综合评分。9. T2DM伴发抑郁的影响因素路径分析显示,神经质、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是T2DM伴发抑郁的直接影响因素,而内外向、精神质是T2DM伴发抑郁的间接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 T2DM伴发抑郁发生率高。2. T2DM患者伴发抑郁在人格、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生存质量等方面与T2DM患者未伴发抑郁有显著差异。3. T2DM患者伴发各影响因素间存在相关性,并有不同的作用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