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 Lindl.)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珍稀特产水果,其色泽鲜艳、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近几年来枇杷产业发展迅速,无论是栽培面积还是产量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枇杷果实成熟于高温高湿的季节,采后易发生失水萎蔫、变色、风味变淡、冷害等现象,其耐贮性和抗病性降低,是一种很难长期贮藏的高附加值水果。长期以来对枇杷的采后生理特性、衰老特性、冷害生理等缺乏系统的基础研究,从而导致其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利用滞后,限制了枇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试验以目前发展最快、种植面积最广的优质大果型枇杷品种——“大五星”枇杷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其采后生理特性和贮藏保鲜技术。试验设置四个温度、五种包装材料、四种保鲜药剂的多因素多水平试验,对其贮藏温度、采后品质、相关酶活性变化、保鲜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优选出了最适宜的贮藏保鲜技术,为枇杷的远途运输和贮藏保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从枇杷果实采后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8℃是“大五星”枇杷果实适宜的贮藏温度,4℃下枇杷果实易发生冷害。在贮藏的过程中,枇杷果实呼吸强度一直呈递减的趋势,直到果实发生大量的腐烂也未有呼吸高峰出现。在不发生冷害的安全温度条件下(8℃,12℃和常温)贮藏,果实的硬度、果皮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AD)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下降趋势,贮藏期间略有波动。在4℃贮藏温度条件下,从12d开始,果实硬度、果皮的细胞膜透性、MAD含量和PAL活性都明显高于其它三个温度条件下相同贮藏时间的果实,而自由基清除酶(CAT、POD及SOD)的活性相对比其它三种温度条件下贮藏的果实低;从感官上果实的外观症状表现为表面有小的凹陷褐色斑出现,果皮难剥,色泽轻微变深,果肉粗糙少汁,出现明显的冷害症状。 炭疽病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供试的7种抑菌物质对枇杷炭疽菌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世高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52 mg/L,EC90为36.47 mg/L。 从“大五星”枇杷果实的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8℃,50.00mg/L世高或5.00ml/L壳聚糖浸果5min,LDPE薄膜(厚度0.02mm,微孔处理)包装为“大五星”枇杷较适宜的贮藏技术,用此方法贮藏枇杷果实32d时,腐烂指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