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区域协调推进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对中国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首先,本文构建了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测算了2004-2018年中国省级尺度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以省际和东中西地区为研究视角,基于Theil指数差异指标,对中国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测算和分解;再次,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从空间相关性角度分析了中国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集聚程度,考察了各省(市/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接着,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收敛性分析,揭示了中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演化趋势;最后,针对东中西地区分别构建双向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利用空间效应理论,对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东高西低”的态势,绝对差异较大;省际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呈现平缓的“N”字型特征,区域间差异占据主体地位;2010年之前东中西地区区域内差异均表现为小幅震荡中逐步扩大的趋势,之后则呈现明显分化的格局;(2)从空间角度看,中国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高值地区与低值地区在空间上有集聚效应,且集聚程度在不断增加,空间差异较为显著;(3)中国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存在全域性的收敛,但存在全域性的条件b收敛,省际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有长期存在的可能;(4)各因素通过在不同地区对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不同效应,给区域差异的形成带来影响。(1)物质资本的增加有利于中西部本省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但对于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2)人力资本的增加对东中西本省的高质量发展水平都起到促进作用,并且在西部地区有着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一省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不利于东中部本省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对西部地区的作用不明显。(4)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东中部本身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存在积极作用,其中对于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但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