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语境中的信用危机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在中国传统伦理中是一种内在的德性,我们把信用规定为一种普遍主义的底线伦理.信用危机既是一个事实判断又是一个价值判断,对信用危机的原因分析首先要分析生活中的人.市场经济带来的是理性的启蒙和从束缚中的解放.实利精神的催生和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信用危机发生的个人原因.但普遍性的信用危机又不能简单的归结为个人因素,而必须深入寻找社会原因.该文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转型期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制度安排不能有效地耦合.比如,经济领域对劳动价值的忽视,政府权力对市场的管制,文化中存在的规则非正式化传统.在此基础上该文试图讨论中国的信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本文以欧洲社会发展史为背景,通过对评价主体的历程的论述,透视了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说明人类经历着一个由不成熟、不完善、不自由逐渐向成熟、完善、自由发展的过程,以及
技术评价作为技术管理工作的组成部份,在引导技术发展方向、发挥技术应有价值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在详细地分析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技术的时空特征:即技术的历史性与技术的适用性。并在此之上,首次提出“技术时空评价”的论题。 这一论题的提出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使我们认识到,在进行技术开发与应用时,应该预先从时空的角度来研究技术应用将给社会造成的影响,从而使技术有利于人类社会
形而上学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的命运,尤其是它在近、现代哲学革命中的发展历程,对当代哲学重建与科学革命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对终极存在的追求是西方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