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SleepOrW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中小学教育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受到了较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教育过程中的人力因素和财力因素的投入,物质条件之间的配合比是否合理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也越来越大,出现了不少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象。中小学优秀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利的影响,成为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元素。教育资源可被视为准公共物品的一种,其由市场和政府机构供给,市场和政府机构都是教育资源进行分配的关键性因素。在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而市场处于协助地位,并借助行政措施在各教育类型、各教育区域、各教育校别间调配有限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以政府主导教育资源分配的现象更为突出。笔者认为,虽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在中小学教育的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水平大大提升。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基础教育也凸显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不公平现象。公平、公正性目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教育这个特殊的公共事业中,其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分配中,取得公平和效率的双赢是比较难点的问题,但如果教育资源配置的一般原则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教育事业很难得到民众的支持。作为准公共物品之一的教育资源,对其进行有效调配,是为了达成使受教育者都能公正的享用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而使得教育资源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再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朝着正确的方面发展。因此,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当遵循平等、差异、补偿三大原则,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成为当下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于当前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纳如下:在资源的配置中,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在教育资源的管理中,资源短缺和浪费现象并存;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存在不均衡现象;在教育资源的格局中,部分人对资源短缺现象麻木。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问题突出,且十分严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为社会、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合理、公正的教育环境,适应学生发展的多样性需求,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不断完善教育过程中的法律体系以及规章制度。笔者还认为重点要加大薄弱学校的建设力度,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从每个年度的资金预算中保留相应的教育费用,用这部分资金来建设薄弱学校,还要让那些发展态势良好的示范中小学来扶助薄弱学校,用这样的建设性政策来帮助学校的建设,强化个别弱势学校的办学理念,为薄弱的学校提供完善的管理经验,在教学教育上的研究、课程教学资源以及学校招生制度等方面对其进行帮助和支持,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以及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我国目前在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本文除引言外共分为六部分。引言中论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并交代了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介绍了教育资源配置的概念,论述了我国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原则。第二部分阐述了我国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及其相关意义。第三部分阐述了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依据。第四部分阐释了当前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原因及危害表现,研究了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总体状况,分析了我国基础教育问题在制度方面的问题以及由资源配置不合理带来的一系列危害,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社会两极分化、教育腐败、经济负担、社会心理失衡以及社会公正底线的触及。第五部分重点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及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六部分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其他文献
胚胎冻融技术的应用导致了大量剩余冷冻胚胎的产生,由此引发的法律问题也愈演愈烈。胚胎的法律属性包括主体说、客体说、中间说三种理论主张,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是客体说中的
权力问题是法学理论关注和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而福柯独特的权力研究视角为传统的理论法学研究拓展了一些新的理论想象力与智识资源。传统的法学理论与政治哲学将权力定义为一
公证,是与私证相对而言的。公证是由国家公证机关作证明,私证则是私人作见证人,二者的效力和权威自然有别。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上,私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至今尚在民间广泛流行。
民主究竟是治世良药,还是祸患之源?自其诞生之际争论就不绝于耳。当民主平等的思潮不可遏制地冲进旧的贵族体系,一种躁动在萌发,法国人期望通过一场彻底的大革命将法国带出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