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渔业资源近年来严重衰退,近海底层渔业资源严重过度开发,中上层渔业资源也逐渐面临过度开发的境地,形势日趋严峻。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中上层渔业资源,加强中上层渔业生产的管理,本研究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南海以开发中上层渔业资源为主的光诱围网和光诱罩网渔获结构进行调查,分析其结构的差异性,评估两种光诱渔业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以期为南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资料。2013夏季至2014年春季4个季度,在北海、企沙、昌江、三亚、陵水、文昌、博贺、闸坡、汕尾南海三省沿岸主要渔港,对光诱围网、光诱罩网渔船进行产量抽样调查,并采集渔获物进行分类鉴定。调查内容包括:渔船类型、渔具参数、作业海域、上岸渔获物等。研究结果如下:1、光诱围网1、光诱围网(1)光诱围网以渔获中上层的趋光性鱼类和头足类资源为主,渔获物种类繁多,有鱼类68种和头足类6种,共74种,隶属2纲,9目,36科,55属,其中鲈形目的鲹科和鲭科鱼类是光诱围网渔获主要种类。渔获物中的主要优势种为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颌圆鲹(Decapterus macarellus)、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眼镜鱼(Mene maculate)、鲔(Euthynnus affinis)、枪乌贼(Loligo spp)、裘氏小沙丁鱼(Sardinella jussieu)、大甲鲹(Megalaspis cordyla)、棕斑腹刺鲀(Lagocephalus spadiceus),共12种。(2)光诱围网的渔获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渔获优势种种类数量从春季到冬季呈递减趋势,在各海域的区域性分布规律是呈低纬度(Ⅲ区)海域向高纬度(Ⅰ区)海域逐渐递减的趋势。(3)南海光诱围网渔获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规律为:丰富度指数(D)从春季向夏季递增,然后夏、秋、冬季呈递减趋势,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由春季到冬季呈逐渐递减趋势。多样性的海域变化规律是:由南(Ⅲ区)向北(Ⅰ区)随着纬度增加,丰富度指数呈先降后涨,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逐渐递减的趋势。(4)南海光诱围网对渔业资源损害严重,渔获物的幼体比例非常高,主要渔获物的幼体比例超过了50%。(5)南海光诱围网对主要渔获种类的开发率范围为0.63~0.86,加权平均值为0.75,表现为过度开发。蓝圆鲹、带鱼、颌圆鲹、金色小沙丁鱼、眼镜鱼、鲔、裘氏小沙丁鱼均已被光诱围网过度捕捞。光诱围网渔船捕捞效率范围为5.70~27.76kg/k W/d,加权平均值为16.08 kg/k W/d。光诱围网渔船的捕捞效率与渔船的功率大小呈正比关系,蓝圆鲹、裘氏小沙丁鱼、带鱼、眼镜鱼的捕捞效率超过了1.00 kg/k W/d。2、光诱罩网(1)南海光诱罩网以开发中上层趋光性鱼类为主,渔获物种类繁多,有鱼类和头足类共69种,隶属3纲,10目,32科,49属,以鲈形目的鲹科和鲭科鱼类为主。渔获物中的主要优势种类有枪乌贼、金色小沙丁鱼、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带鱼、大甲鲹、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s)、蓝圆鲹、眼镜鱼、前鳞骨鲻(Osteomugil ophuyseni)、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as)、脂眼凹肩鲹(Selar crumenophthalmus)、裘氏小沙丁鱼、鲯鳅(Coryphaena hippurus)、斑点马鲛(Scomberomorus guttatus)、鲔、棕斑腹刺鲀,共17种。(2)南海光诱罩网渔获优势种种类数量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秋季的渔获优势种种类数量相对较多,有6种,其他季节的优势种种类数量相对较少;光诱罩网在南海外海的渔获优势种比较单一,仅有鸢乌贼1种,其他为重要种,而在南海北部海域的渔获优势种相对较为丰富,随着纬度增加呈逐渐递减的趋势。(3)南海光诱罩网全年渔获丰富度指数为4.52,全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70和0.41。各季节间的丰富度指数呈从春季到冬季逐渐递减的规律,各海域的渔获丰富度指数南(C区)向北(A区)随着纬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各季节间呈春、夏、秋季逐渐上升,秋、冬季下降的变化规律,海域间的变化为随着纬度增加逐渐递减。(4)光诱罩网对渔业资源损害严重,渔获物的幼体比例非常高,主要渔获物的幼体比例超过了70%。(5)南海光诱罩网对主要渔获种类的开发率范围为0.67~0.90,加权平均值为0.77,表现为过度开发。带鱼、杜氏棱鳀(Thryssa dussumieri)、前鳞骨鲻、大甲鲹、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鱼、裘氏小沙丁鱼、羽鳃鲐、眼镜鱼、竹荚鱼、鲐(Scomber japonicus)均已被光诱罩网过度捕捞。光诱罩网渔船捕捞效率范围为4.20~18.51 kg/k W/d,加权平均值为9.24 kg/k W/d。光诱罩网的捕捞效率与渔船的功率呈正比关系,对枪乌贼、鸢乌贼、眼镜鱼、黄鳍马面鲀等主要渔获种类的捕捞效率比较高,其中对鸢乌贼的捕捞效率达到了1.89 kg/k W/d。3.两种渔船渔获差异(1)渔获组成差异:光诱围网渔获中以蓝圆鲹(30%)、裘氏小沙丁鱼(13%)、带鱼(12%)为主;光诱罩网渔获中以头足类(枪乌贼和鸢乌贼,27%)为主。(2)作业范围差异:光诱围网主要以近海作业为主,分布在南海北部海域;除了南海北部及北部湾,光诱罩网在中、南沙等深远海也有作业分布。(3)渔获幼体比例差异:光诱罩网(70%)渔获幼体比例比光诱围网(50%)高,对渔业资源伤害性更重。(4)渔获多样性差异:光诱围网(H′=2.31)的渔获多样性比光诱罩网(H′=0.94)高。(5)捕捞效率差异:光诱围网(16.08 kg/k W/d)的捕捞效率整体上比光诱罩网(9.24 kg/k W/d)好,光诱罩网对头足类和深远海资源捕捞效率比光诱围网高。